笔记(38 处实去华—50 出生入死    总结)

笔记(38 处实去华—50 出生入死 总结)

2023-03-24    20'21''

主播: 楚楚🍃🍷

254 1

介绍:
我们今天对《道德经》的第38章到第50章,我们来做一个总结,以前我们是每十章做一个小结,那我们道经部分,已经做了一次总结了,那么德经的部分,截止到第50章,我们来做第一次小结。《道德经》的主旨是“尊道贵德”。道与德的义理是贯通的,你不能把它分开。经文虽然有道经与德经的分篇,但这只是方便理解。如果认为道经宣说的是道,德经宣说是德,那就错会了《道德经》分篇的意义,也有违老子的本意了。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它是指究竟真实而言。 道是万有的起始与归宿,是万象的基础与动力来源。道在这个意义上又被称为一。德,则是道的显现与应用。所谓“道生之,德续之”道生万物,万物得道之一分而为德。所以说万物皆有德,但是德再大也不会大过道,德的态势要始终与道保持一致。故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重在万物的相同性,德重在万物的差异性,二者互为补充,一体两面儿,百姓皆注其耳目,看到的只是万物的差异性,因此德的学说更直观,更容易被世人接受。而万物的相同性,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的。 《道德经》德经的部分其实更为重要,因为38章以后每一章都在谈道,或者说谈那个一,它在形而下的启用,也就是德,我们注意要在“用”上去体会。 学着在生活当中去应用,用上了就有德。德者,得也,这就是修德。修德,也就是间接的修道。 《道德经》不是知识体系。道经部分讲原则,知道了原则,你得变成自己的思想,能够解释面对的各类现象,进而知道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让生活更美好,工作更顺利,生命境界更圆满。如果将《道德经》变成为学日益的知识学问,整天谈玄说妙,脚不沾地,就有违《道德经》尊道贵德的宗旨,也不是老子教学的初衷了。 审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有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第二,弱者道之用:道发生作用的方式是用弱,也就是用柔而不用强。 第三就是:万物生于有,这个有是无有,是波态能量的,它不是物质层面儿的形有。 第四是有生于无。大道孕育的状态来源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是对有的超越。肉眼见物,天眼见有,慧眼见无,道眼观一。老子把世人的肉眼、智者的慧眼与证悟者的道眼联系起来,架起来了世人、智者与证悟者之间的桥梁。这是第40章的大意。 第41章呢 所谓的修行,就是逆向回归一的过程,这是第42章的宗旨。那么42章以后,下面几章都是具体的要求和你具体修炼的一个法则。那么有这么几个,我们看: 第一,要守柔,要用弱,要以“柔弱胜刚强”。这是第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要守柔用弱。 第二,要知足知止。第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46章“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三,要谨记“清静为天下正”是老子的修行法,要这一点,可以配合《清净经》来加深理解,这是第45章的要义。这是第三点,清净。 第四,道不在外面,不要向外求,“其出弥远,其智弥少”这是第47章。 第五,修道要用减法,不是日益,而是日损,这是第48章。 第六,修行的法则是“常无心”,要放下对我的执着,舍实用根,不要注其耳目,这是第49章。 第七,要善用自己的生命,不要找死。每个人天命所付的时间,足够你修行用的了,关键是守住生地,不要自寻死地。这是第50章的教法。 大家学习《道德经》,要注意随时总结。《道德经》是全息的经典,每句话、每个字都有无穷多的含义,你不能说哪一个叫对,哪一个叫错,关键是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的修行的方法。法无定法,时势环境变了,法也要跟着变,你不能一个法用到底的。 人生有四个阶段,这是我经常说的,或者叫做四个层次,叫做生存的满足,生活的品味,生命的境界,生死的觉醒,实际上这是关乎心的体、相、用三大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的。那么很多人,他只有生存和生活两个阶段,没有对生命与生死的要求,他全部生命的能量都用在享受生活。当然了,这不是不对,而是可惜了,你浪费了一个做人的指标,因为人生还有更高的目标,更美好的境界等待。 何况大多数儿的现实生活的享受都是属于造业,为生命境界的堕落买了门票,想想太不值得了。 玄德的三要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 如此生灭不已的心念流,形成了念头儿的长河,它永远在动态的生灭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动态的心念流中找到那个不动的觉照和觉照力,然后守住它,一念一如来,这个过程就叫寻心。好了,第38章到50章的总结,我们就到这里,第40章到50章,这后面的十章都是讲具体的修行的方法与要求,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它轻易放过去,自己再好好读一读,争取在生活当中逐条地去落实它,这才叫做真正的修行。好,谢谢大家,我们下一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