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家长也深思》作者:余祖松 朗诵:生如夏花

《陪读家长也深思》作者:余祖松 朗诵:生如夏花

2019-07-31    19'01''

主播: 生如夏花(赵)

52 1

介绍:
陪读家长也深思 文/余祖松 解放后的前三十年里,农民吃的是农业粮。吃农业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晒雨淋、割禾、车水、做坝等繁重体力劳动,成为收入又很少的农民。 那时,有些漂亮的姑娘只要能进城,能吃上商品粮,即使嫁个相貌龌龊的郎,也心甘情愿。可见,改革开放前的人们多么想吃上商品粮啊。六、七十年代,我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为招收,留住学生读书而说破了嘴巴皮。家长见我就说,读书后也是作田,不读书也是作田。那时女孩子想读个书就更难了,大部分人只读了个一二级就退校放牛。我很无奈。 到了八九十年代,农村里,不少优秀青年靠自己的拼搏,考上了大学!吃上了商品粮,当上了干部,工人,端上了铁饭碗了。这在贫穷的农村这一现象宛如一声春雷!农村,这块祖祖辈辈靠锄头吃饭的人,能成城市人了!这不能不说给于不重视教育的农村家庭带来了醒悟,使他们醒悟到,读书有用了。一条鲤鱼跳出了龙门,许多条鱼就跃跃欲试了。 读书有用了!农村人只有读书才有前程!农村人雀跃着,欢呼着……正在农村人觉醒到读书重要性时,农村正逢分田到户的年代。农村中、小学老师,除及少的国编老师外,都有责任田。特别是各大队村小的教师队伍里三分之二老师是民师,他们都有责任田。即使本人是国编老师,但老婆是作田的,同样要下田帮忙。这就对农村学校带来了影响,对学生成绩带来了影响。学校打了上课钟,有的民师还在上学路上的事也有之。当时民师工资很低,年薪也不过二百多元。 这时,一些家长想到了县城,进城读书,于是,都找熟人让孩子进城读书。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学生进城读书的人数大批增加。伴读大军像春潮般涌进了县城。 伴读大军成员颇多,离县城远的乡村中的家庭,男人出外打工,老婆留下伴读,有的家庭是全家出动。为啥呢?因为,远乡七八十岁的老倌,特别是女老倌,有的一生也没来过几次县城,即使来了,也是匆匆而过。县城打牌,聊天,跳舞的场所多,因此,只要有一个孩子进县城读书,会家进城伴读。伴读大军到底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也无法统计,有人说有十万,这个数字看来好大,依我看也差不多。平时在花园里聊天问,打麻将的,跳舞、逛街的,……都有伴读人员的身影和南腔北调的都昌四乡乡音。 到底有多少中小学生涌进县城读书,我没去调查过。估计人数不少。七十年代,县城只有一所学校,那就是实践小学。由于农村学生成批涌进县城,县城就开始增班、增校。班班人数猛增,据说,有的班达到了一百多学生。由于农村学生大批涌进城里,此时农村一个班只不过十几人。于是。城涨乡饿的学校异象从此形成了。 现在的农村大变样了。农村教师在上级逐年把民师转编的情况下,都成了国编教师。农村教师再也不因责任田而分精力,那种既作田、又教书的情况完全没有了。农村教师完全有时间认真负责地担任教学工作,他们的责任心并不差于县城教师。可是,农村小学生基本上涌进城了。在农村老师只有少量的作业本的批改的情况下,县城每班人数却是大班,多则一百来人,少则在八十人以上。八十多人的班,八十多本本子,天天要改。如果以一本练习本只花一分钟的批改时间,一百本就将近二个小时。老师除了改练习本,还要改作文和翻阅家庭作业,还要批课。县城小学老师是很辛苦,也很繁忙。伴读父母们可不可以返回农村,让农村老师去改作业?农村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改作业。现在农村中小学老师都有着高学历,都经过专业教育学校学习毕业的年青教师。以前,那种无学历,又老龄化的农村教师,现在基本上退休了。农村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充足,相对而言,改本子就会看得仔细,改得认真。 农村中小学生大批涌进城,不光是县城老师忙,伴读家长也忙。伴读家长多为四十岁左右中年妇女。她们其中伴读的每天时间安排是,上午买菜、洗衣,下午打牌,晚上跳舞。打牌打得儿女下了晚自习还没回家的伴读妇女有之。恕我直言,一部分伴读者并不是完全是为了子女读书进城伴读,各有各的打算,大部是边伴读人边打工。也有部分人想在县城找到自己的爱好和乐趣,伴读者中,本是农村种菜卖菜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每天拎着篮子去菜市场买菜的市民。 我教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有几十年了,四十分的作文,能得到满分的确实不多。写作文我们不要说要达中心突出,可是,语句总要通顺吧。作文里有错别字要总要扣分吧?一次有位好友拿他孙子的语文卷我看,不知所云的作文,错别字不少,这位老师却给了满分。我大吃一惊,看到这位朋友高兴的样子我也不做声了。人在高兴头上,我何必泼冷水呢。改分的伸缩性是很大的。 进城读书换来了什么环境呢?西街,斗街,金街,何仙街等老街接近一中、实小。一些破烂房间本无人住。伴读大军来了,房东略作修改,租房者不断。这些本来在农村住高层楼房的,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却在散发着阵阵气味的破烂屋中学习。一年还要交几千元的租房费。这对于收入并不佳的农村人来说,不可不说是一笔大开支。一些住在城郊的很多家庭,丢下自己的村子里小学不上,要么让学生骑车上县城读书,,要么自己接送,风风雨雨,苦了学生,苦了自己。近乡的是如此,远乡的不乏为了争面子的家庭。同位一个村,隔壁邻居带孩子上县读书了,大人回村时,大肆宣传县城的繁华和别人的舞蹈艺术,讲得有声有色。听的人待不下去了,家里再苦,也就下决心拿钱进城插班。他们把进城读书当作一种荣耀。 一年一年的陪读时间过去,陪读人员成了市民一样,虽然他们租住在低矮的住房,陪读也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巨大开支。但是,这些中年妇女依然是肩背小挎包,东家麻将馆招手,西门广场跳舞。虽然四五十岁,偏爱别人呼唤自己爱听的超年龄的称呼,什么小王,小赵的,依然从小学陪读到高中。有的还要重读。就在大批人涌进县城读书时,农村不少家庭,并没有头脑发热,随波逐流,盲目伴读进城。不少在农村读书的学生,在农村同样打下了扎实基础,中考成绩喜人。据我了解,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中小学上来的! 陪读家长到了要深思的时候了。当你携老带小、驼米带菜进城伴读时,你没有深思。现在才知道,从小学、初中就带孩子进城伴读,儿女的大学一本成绩也一定会拿到手。这是盲目随从思想。陪读家长还深思没有,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进步故且重要,但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主要来自内在因素,来自个人的拼搏和努力。古往今来,不少优秀人才是在很不好的环境中脱款而出!学习环境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环境。再说,带着小孩住在窄小的房间,在用的是公共厨房、公共厕所的环境中,不会给小孩带来身心健康。伴读家长们,劝大家一句话,实在要伴读,也只要从高中开始就行了,何必从小学开始呢?这有必要吗?陪读家长都在深思,都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