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延伸阅读:谈谈放下】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阿南在集市上听到一位和尚的自言自语后突然悟到了:心想事成的秘密第三个步骤“接受阶段”的一个关键,那就是:在你做完了你该做的事情,到了接受的阶段,就应该学会放下、放手,让结果自然发生。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着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布袋和尚这首偈语,点醒了世间多少迷途人!
用个真实心理咨询案例,有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放手、放下”
一个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心情抑郁,找看心理咨询,咨询师给他准备了一个硕大的布袋。他很愕然,因为袋里装了很多块大石头,石头上都写着字:面子、怨恨、虚荣、苦恼、生气、悲伤、嫉妒、烦躁、忧郁、犹豫、萎靡、颓废、消极、虚伪等等。
他不解地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咨询师示意他低头,把布袋挂在他的脖子上,结果满满一袋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咨询师提醒他,可以从袋里拿出石头,读一读上面的字,然后用力扔在地上。
他照此来做。每掏出一块,就大声地念到:“嫉妒”、“烦躁”、“萎靡”……然后像扔粪便一样,解恨地摔在地上。
直到最后一块石头从袋里取出。
咨询师问,舒服了?
他站起身,拍拍手,大声说,舒服了!
咨询师又问: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心灵,也背负上那么重的布袋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终年愁苦的缘由,感激涕零。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我想,为什么自己就放不下这袋子呢,可能,源于执着,不理智的执着,得不到的,硬是要得到。
有些事确实不应该执着。生活中,这类事情比比皆是。如与你较真,有必要吗?如与人斗气,还有理由了!
放下即是轻松。这看起来简单明了的道理,真正做起来可不简单。我们常常执着于鞋子而忽视了脚的存在;常常执着于椟而忽视了珠的存在;常常执着于自己的虚心妄想而忽视了事实的存在。
舍得舍得,不舍就不得。懂得舍弃是人生的一门重要学问。子曰:“欲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你舍弃了这扇门,才有机会进入另一扇门;舍弃了虚无,才能赢得实在;舍弃了玩乐,才能赢得充实;舍弃了安逸,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不执着,其实是另一种更高要求的“执着”。就象江河执着地流向大海,遇到河道中的巨石却要毫不犹豫地绕开一样。
放下,你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