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湾小吃蛤蟆咕嘟

薛家湾小吃蛤蟆咕嘟

2021-08-08    06'12''

主播: 明珠芊雅

852 3

介绍:
   薛家湾小吃蛤蟆咕嘟 作者:胡中立   “大兄弟,白做饭了,上我那吃蛤蟆咕嘟。”正准备做中午饭我听到表嫂在门口大声的喊。      这几天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呼呼噜噜的吃顿哈馍咕嘟,那真是件极为爽快的事啦。 为什么这般馋吃蛤蟆咕嘟,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它是什么,听我带你走进蛤蟆咕嘟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咱豫西农村和全中国一样,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玉米亩产量上不去,加之平地少坡地多,红薯成了主粮。一家一秋季能分一千或两千多斤红薯。       储藏红薯有两种方法,打红薯窖把它放下窖里,但不容易保管,弄不好就坏了。另一种是把红薯切片晒干,这种方法比较保险。        那时候细粮(麦面)少,做母亲的都会想办法改善伙食。把红薯干粉成面,再做成蛤蟆咕嘟。几个青辣子、剥几瓣蒜,弄点盐在蒜窖里捣碎,窊到碗里,调点自家泡的柿子醋,再滴几滴生产队里分的香油,辣蒜汁往碗里一拌,  一碗黑红黑红的红薯面蛤蟆咕嘟,酸辣滑溜,在那年代堪比年饭让人留恋。        到了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加之化肥也能买到,沟沟岔岔都种了庄稼,人们温饱解决了。做蛤蟆咕嘟用上了玉谷面。金黄色的蛤蟆咕嘟,拌上荆芥、姜蒜醋汁,油泼辣子一调,色香味美的一碗,呼呼噜噜下肚,比起甜不拉拉红薯面蛤蟆咕嘟更添几分劲道,顺滑,更耐饿。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做蛤蟆咕嘟的材料也都用麦面了。做出来的又细又长又劲道。特别是里面再加些淀粉,吃着更有滑溜溜的感觉。到超市买来现成的凉拌汁,菜地里摘来黄瓜切成细丝,荆芥洗净。捞一碗银白银白的蛤蟆咕嘟,放一点黄瓜丝、荆芥、油泼辣子,再加上几勺凉拌汁。呼噜呼噜吃上一碗,那叫一个倍爽。        再说回表嫂,姓雷,人称老雷,一手的好茶饭。年轻时邻里们红白喜事,她总是担当大厨。三五个下手配菜,无论是十几桌,还是二十几桌,她都能色香味俱全地准时端到桌上。       现在人们兜里都不缺“毛爷爷”,有事就包桌。钱没少花,但俺觉得都没有俺表嫂做菜的味道好。        表嫂很会做蛤蟆咕嘟。不稀不稠、小拇指粗细、二三寸来长的麦面蛤蟆咕嘟,银白发亮。配上黄瓜丝、香菜,浇上蒜 汁、姜汁、调料、香油、油泼辣子,一碗可口的蛤蟆咕嘟便呈现在眼前,饿的时候三下五去二,呼噜呼噜风卷残云一碗下肚,觉得还不过瘾。若是再来一碗的话,那肚皮便撑的直不起腰来,即使肚皮再饱可那眼睛还是眼馋着呢,恨不能再下去一碗。。      表嫂的手艺,源于她妈妈的言传身教。         村里妇女都知道怎么做蛤蟆咕嘟,但做的好的没几个。表嫂就是其中一个。每次做上几大盆子,近处的几家邻居都应邀前来吃堆伙。看着老老少少们呼呼噜噜的吃着自己做的蛤蟆咕嘟,脸上写满了幸福的成就感。       朴实的农家妇女,巧手的表嫂,薛家湾村村民淳朴善良品质的一个缩影。她们的勤劳善良温暖着我们的心,温暖着我们家园薛家湾村!
上一期: 我的随笔我的世界
下一期: 待我年至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