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一读📚《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下)~沟通的禁忌》

每日读一读📚《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下)~沟通的禁忌》

2017-03-14    14'10''

主播: 艳儿姐姐

194 1

介绍:
沟通的禁忌 1) 不要用消极暗示的语言 当孩子在公园玩耍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点皮,如果父母心疼地说:“哎哟,我的宝贝,皮都摔破了,肯定恨痛吧?”然后又跺脚,又打石头,孩子被这些言行暗示和感染,更感到委屈,多会哇哇大哭。 如果父母说:“妈妈明白,可能摔疼了你宝贝,如果你觉得疼,就趴在妈妈身上哭出来。”这时候尽管孩子可能已经哭了,可听到父母如此理解他,内心便会产生相应的共鸣,随后也就有了一定的安全感,这样孩子多会很快止住哭,这就是沟通的四个主要环节中谈到的接纳和共情。如果妈妈再抱抱孩子,用手抚摸孩子的后背,温柔地告诉孩子:”等会儿回到家,妈妈给你抹点药,就不会发炎,过几天就好了。”孩子听后,便知道擦破点皮不是什么大事,内心也就感到平安了,还可能会主动拉起妈妈的手说:“咱们走吧,妈妈,我的腿已经不疼了。” 2) 在某些特定时刻,不要说“你” 当“你”这个字会造成意指对方是麻烦的制造者或责任的承担者时,要尽力避开这个字,沟通时就事不就人,以免让对方感到有被指责之意。 例如,当孩子看电视时,将声音开的很大,以致影响你和你先生的正常交流。如果你说:“你把电视声音开的这么大,我和你爸都相互听不见对方说什么了。”孩子虽然服从命令,将电视声音关小了,但他心里会有一个疙瘩,这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还可能会造成将来和孩子沟通的障碍。 如果你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对孩子说:“儿子,电视声音太大了,我和你爸在谈一件重要的事情,可我们都很难听到对方说什么了,麻烦你能不能将电视声音调小一点啊?” 孩子听了,多会有几分歉意,并马上将电视声音调小,并可能会自觉避免以后再发生同样的事情。人都有自尊和自爱,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便、烦恼或损失时,往往会有自我修复和尽力弥补的意愿,并努力做出相应的行动。只是孩子这种自我修复和改进的能力有的被父母替代了,有的因自尊和自爱被父母或老师“无意”扼杀而悄悄流失了。 如果你再说一声“谢谢你,宝贝儿子”,就会一下子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仅加深了亲子关系,也为以后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假如孩子房间很乱,几乎从来不自觉打扫卫生。如果父母抱怨说:“你看你多懒,多邋遢,将房间搞得这么乱,都无法下脚了,你今天下午必需将房间打扫干净!” 孩子听了这带有责备和贬低的话语,多会在心里产生 抵触情绪,他会想:“这是我的房间,是我睡在这里,我房间乱碍你什么事?你为什么要强迫我按你的要求做?”但为避免与父母争执,孩子可能会口头答应,但却采用拖延战术。 如果我们用另外一种形式,先将孩子的房间打扫完干净,然后笑着对孩子说:“宝贝,看看你的房间多可爱!当初你房间的颜色、家具,我和你爸可是花了不少时间看装修杂志,参观了好几个朋友家孩子房间的装修,逛了很多家具店。” 孩子听到这些,他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是多么爱他,为他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付出了许多。 这时候你再说:“如果这个房间也能保持整洁,并和家里的环境相协调,我们的家就更加温馨了,是吗宝贝?”然后再亲亲孩子的额头或抚摸一下孩子的后背,孩子听后多会感到有几分不好意思,并在内心赞同你的意见了。但这时,这个话题就点到为止,不要再继续了。 下一个周末时,你可以提议:“宝贝,我们一起将家里的卫生打扫一下吧?” 如果孩子说:“我在写作业呢!” 你听后千万不要生气,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偷懒,事实上是他还没有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调理生活。这时候,你要用平和友好的语气回应孩子:“你在书桌前已经坐了好久了,干点活可以让大脑休息,身体恢复一些体力,会非常有助于你提高学习效率。起来试试,宝贝?” 你也可以周末时借口身体不舒服,对孩子说:“宝贝,我今天身体不舒服,请你周末抽空将家里的卫生搞一下,好吗?” 这时候你要强调的是家里的卫生,而不要刻意指他的房间。 孩子做完之后,无论做的质量如何,都要给予一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但表扬的时候,同样要就事不就人。你可以说:“做完清洁,就更感到我们家清新和温暖了,特别是儿子今天做的卫生,让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千万不要说:“儿子今天很勤快,不仅将家里的卫生搞了,将他的房间也收拾的很整洁。”这样就等于批评他过去懒惰和邋遢。 这样,他就能慢慢意识和体会到他是家里的一位成员,打扫卫生也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单单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3) 不要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 我们试想一下,你设计一个方案,送交给你的老板,老板看后很不满意,但有心帮助你改进提高。如果他当着其他员工的面说“小王,你这个设计方案缺乏创意,很难中标。你都来了一年多了,怎么还做出这样的方案?等会儿到我办公室来,我借你几本书看看。”如果老板悄悄将你叫进他的办公室,微笑着和蔼地对你说:“虽然这次你的设计方案在创意上需要改进,难以参加投标,但我相信你再加把劲,下次竞标,你的水平一定能够展现出来!我这里有几本书,你可以拿去看看,希望它们能够帮助你。” 这两种交流沟通方式,哪个让人无地自容,哪个让人内心充满感激并奋发上进呢?显然是后者。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一样有自尊心和独立的人格,而且内心还比较敏感。有的家长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拧孩子的耳朵,这让孩子感受更多的是丢脸,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反而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灵留下被伤害的阴影,最终还会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例如遇到事情轻易放弃、否定自己,缺乏自信心,怕见生人,封闭自己,没有合理的社交生活,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等。 4) 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孩子讲话 当你蹲下身来,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你就能看到孩子眼里的世界,明白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孩子。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商场里很烦躁,有时甚至哭闹,让家长抱。许多家长误以为是孩子不想走路,其实当你蹲下身来,就会发现孩子在商场里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人们密密麻麻的腿和脚。 而且当你站着跟孩子讲话时,由于大人比孩子高大很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压迫感,从而影响双方畅通的交流与沟通。 5) 不要用命令的言词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言语说出来,其效果则截然不同。比如对孩子以命令的言词说:“不要边吃东西边讲话,这样很没有教养!”孩子听了,感觉到的是命令和责备,即使服从,也在心里树起了与父母亲近的一堵墙。 如果我们这样说:“宝贝,吃饭时不要说话,不然食物就很容易跑到气管里去,这样很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吃饭时说话,饭还容易喷出来,让别人看到的是粘着食物的牙齿,很不雅观。宝宝也不喜欢这样,对吗?”这样孩子得到的则是正面的信息和对孩子的爱,孩子就会容易接受和改进。 真诚地奉劝大家,与孩子交流时避免使用“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就不开窍……”,“我不允许你……” 等带有命令、责备、威胁等用意的词语。而且当你生气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之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因为人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并不自觉地用一些刻薄、极端的言词,这样不仅达不到沟通的预期效果,还会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伤害。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做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品格高贵、长大后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潜力,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拥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最终实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