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说,这世界绝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觉得这句话很适合我的母亲,作为一名喜爱诗歌的人,诗是母亲远方的世界。而横亘在我面前的,似乎只有眼前的苟且——无止尽的题海,炼狱般的高中生活。我的远方似乎遥远而模糊,而对于不确定的东西总是会有莫名的恐慌,于是习惯性地忽略,将自己埋在书海里,只有包裹在自己的读书声里我才有最从容笃定的安全感。
母亲热爱诗歌,她将写诗称为寻梦,一写就是几十年,笔耕不辍。她会在深夜不停地敲打键盘,直到眼睛酸涩。若她灵感奔涌,她甚至可以因为创作而忘记吃饭时间。可能潜移默化中,她的执着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觉得,当她沉浸在诗歌中的时候,她像是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在她的诗歌的世界里,她是自由而洒脱的。恒者行远,行者无疆,有梦的人就像一匹野马,要去寻找他的草原。
电影《楚门的世界》里,楚门最终走出了那扇门。导演他的人生戏剧的克里斯朵夫对他说,走出这扇门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虚伪与冷漠,而他所给他的世界都是围着他一个人转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只是楚门走出了他的世界,而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被禁锢、被束缚。去远方吧,这是楚门心里的声音。当楚门在地理课上被告知,世界只有一个岛的大小,其他地方都是危险的时候,我似乎看见他心里那颗想要冒险的种子在萌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自由而不只是安定。
如果说我想做个走遍世界的游客,会不会显得太力不从心了?因为现在就连我想做个早睡早起的正常人都太奢侈了,学校寝室熄灯并不代表一天的结束,而代表另一个奋斗的开始,黑夜里的光芒是我的坚持,熬夜是梦想者的倔强。高中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三点一线,仿佛让人看不到尽头,但高考的倒计时又真切的存在。我知道,这是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路口,而我不过是沧海一粟。而我心里那艘冒险的小船一直停留在心中的那片海域,平静的海面在动荡时便成了波涛。
如果说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新疆。西安。甘肃。宁夏。青海。我的足迹曾在这些地方留下,但我终究是个过客,没有停留、驻足,但也因此而更加怀念那片天空的颜色。仿佛是坐在火车厢里隔着冰冷的玻璃窗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景色,每一场旅行就像在观赏一部实景电影,而自己的身份不是观众而是一名游客。我在每一场旅行中遇见不同的人,笑起来能治愈人心的地方导游、有暴脾气的真性情司机、在西藏恣意挥洒青春的兰州旅客,他们让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不同的人正过着我所希望的生活。
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寻找真实的自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一个迷茫、矛盾的状态,也渐渐地变得锱铢必较,对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渐渐变得麻木。但是,就在我走出困住自己的地方,经历了一段旅程后,才发现自己那些所谓的烦恼不过是青春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
“南方以南,以梦为马”这是海子对梦想的执着,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梦想是一切的源头,它让母亲追逐了几十年,让楚门走出困住他的世界,也让我想多了解这个世界。尽管现在的我依然过着高中生活,每天的生活依旧是三点一线,但这也是我追逐梦想的一段历程,我一直相信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和未来有所联系,我会以梦为舟,以笔为桨,去寻找我的草原。
看过一首小诗“一直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流浪是天生的本领/只因/梦的方向很遥远”。生而为人,我很感激。这世界有多大,总想一一去经历,就让我做个走遍世界的游客吧!若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会指着大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