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乡愁~成诺

行走的乡愁~成诺

2017-01-01    10'03''

主播: 鲤玉

507 2

介绍:
  离乡再久,也有一种情怀无法割舍;   离乡再远,也有一种声音可以听见,轻轻浅浅,在耳畔软语呢喃……   这就是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熟悉的吟唱,熟悉的情愫最容易引起我们柔柔软软地回忆。   最初的离乡,更多的人可能是去几公里外的乡上念初中了。但这似乎是不能说离乡的。短短几公里,在看惯了北山南水,听惯了异域他乡口音的人来说己然是家乡了。然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少年来说,习惯了在门前“打弹球”,在屋后钻柴垛,从末离开父母视线的年龄,猛然间相隔十多里,就有些惶恐了!父母的送别和往常一样,只不过路长些吧罢了。但那时,却有种懵懂的新奇紧攫着,并没有离家得感觉。那时因为不过十多公里的缘故,乡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背起行囊,赶往几十公里外的校园,在那时这肯定是最远的地方!在教室里我们我们可以凝神思虑,但走出门,仰望天空,有飞鸽掠过的天空,竟多了一丝乡愁;在操场上我们可以肆无忌惮,但浸湿的背心里,突然少了清香,那是母亲依门盼归时的味道!那个时候,乡愁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衣上的温馨,是母亲牵挂的眼神,是甚至厌烦了的唠叨!   渐渐地,忙碌的学业,紧张的聚会,甚至于浪漫的约会,想起家的日子愈来愈少。乡愁变成了一张轻轻的信纸,变成了一声短短的问候,轻轻浅浅!   工作了,我们常常紧张的加班加点到凌晨,可以在舒缓的音乐里和朋友喝茶聊天,可以用大把的时间来聚会,可以辗转在异地不同的工地,可以伏案完成一个个复杂的文案……但唯独不能常回家看看。这个时候乡愁是最奢侈的,我们常常消费不起,因而也常常忘记消费!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大包小包来代替乡愁,我们以为亏欠的一定可以补会来!这个时候乡愁在远方,有时浓,浓的化不开;有时淡,淡的忘了!   渐渐老了,白发浸染。我们会吟诵叶落归根的诗句。每一个黄昏我们会伫立凝望,想童年的乐趣,想少年的懵懂,也想中年的艰辛,旷达闲适中我们自然会想起一生不离不弃的乡情!每一个夜晚,我们会独自透过窗棱,看寂静的夜,和夜里婆娑的树。想稚嫩充满童趣的事,想那场风花雪月的事,也会想远处的儿女是否安好!这个时候乡愁不远。丝丝缕缕的乡愁就是自己!总惦念有人能想起乡愁!   乡愁不改,故土难离!杜甫“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是漂泊,家乡是长安;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孤独,家乡在蒲州。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凄愁,家乡是是河北。李清照“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是兴亡,家乡是北方;郁达夫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是伤感,家乡是故都。乡情可以越了古今,乡情可以连上千里!“天涯若比邻”是友情,更是乡情滋长时的期盼,那是一种不能挚手,却心有千结的祝愿!再短的等待,总有漫长绵延的乡情绊葛;再高的飞翔,总有,细细柔柔的乡情在轻语呢喃;再远的行程,总有浓浓淡淡的乡愁牵绕……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那我的乡愁又是什么了?   乡愁,是一声问候,是母亲的叮嘱,是她缝缝补补的衣褶!   乡愁,是一页纸,写满了牵挂,写满了少年的情怀!   乡愁,是一沓车票,载着远方的问候,载着沉甸甸的行囊!   乡愁,是一片叶,浓浓秋霜浸染后的沧桑,冬日午后暖暖阳光里的闲适!   轻轻浅浅的乡愁,走过春,走过夏,走过青涩懵懂,也走过辛酸沧桑!   浓浓淡淡的乡愁,在身边,在心里,穿过少年思乡的眼泪,也穿过鬓发如霜的发际……   握不住的乡愁,丝丝缕缕从指间滑过……   掬不完的乡愁,点点滴滴淋湿了思乡的心……   走不完的乡愁,绵锦延延绕过山,绕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