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10.物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这一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直接或间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它反映的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称。   11.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以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时间和空间都是运动者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他们同物质运动是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是不存在的。同样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生产方式:指的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在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实现的是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并取得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活动的互换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二元论:是一种介于世界基本问题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之间的世界观学说。他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个互相平衡的实体,是世界的两个各自独立的本源,为了把物质和意志两个独立本源结合起来,二元论往往最终导向神学和唯心主义。
上一期: 否定之否定
下一期: 实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