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风格欢快的民间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猫与老鼠一家的互动,就像一个孩子的游戏。创作者在情节中还安排了很多小伏笔,让孩子发现与体会。
这首童谣是旧时北京的儿童常常念诵的,内容是:“一更鼓里耶,猫儿拿耗子嘞。天长哩,夜短哩,耗子大爷起晚啦。”之后,从“二更鼓”一直念到“十更鼓”,“猫”不断问道:“耗子大爷在家没有?”而“耗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依次是:
(二更天)耗子大爷穿衣裳哪!
(三更天)耗子大爷漱口哪!
(四更天)耗子大爷洗脸哪!
(五更天)耗子大爷喝茶哪!
(六更天)耗子大爷吃点心哪!
(七更天)耗子大爷吃饭哪!
(八更天)耗子大爷剔牙哪!
(九更天)耗子大爷抽烟哪!
(十更天)耗子大爷上街遛弯去啦!
这首童谣的内容活灵活现地描画出一位住在北京城里的“耗子大爷”一天中的生活——懒散而讲究。现在,周翔把这首童谣改成了更有现代意味的绘本。他不但在故事里添加了许多戏剧化的视觉元素,还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另外一个“老鼠洞里的故事”,由老鼠妈妈和一群小老鼠领衔演出:老鼠妈妈熨衣服、小老鼠们读着《论猫》和《耗子快报》,在猫发起进攻时,小老鼠们用各种方法巧妙地化解猫的攻势……全书显得热闹活泼、妙趣横生。封底上,小老鼠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共读一本书,老鼠妈妈边打毛衣边慈爱地看着他们,其乐融融、充满温馨,实在是比原来的童谣丰富太多了。
本书不但在画面上设计了丰富的细节,在文字的编排上也颇具匠心。比如“耗子大爷在家吗?”这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中出现时,字体的大小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一更天、二更天到七更天、八更天,故事渐渐推向高潮,猫的心情愈发急切,说话越来越大声,字体也越来越大;而到了最后,耗子胜利在即,“耗子大爷在家吗?”的字体也倏然变小,暗示着猫的无奈心情以及说话有气无力的状态,令全书富于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