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里的中秋节 文/白雪
中秋节拾着夏的季末,迎着秋的惬意潸然而至,一字雁阵,拉开了金秋的帷幕,云卷云舒,涂鸦着蔚蓝的天空,诱人的果香,浓郁着秋收的画卷,飘香的季节,美丽的金秋,书写着余韵未尽的篇章,而中秋,便出现在这华丽诗篇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每年的中秋,我总是想起儿时的中秋,那种记忆挥之不去,总觉得儿时里的月亮最大最圆,儿时里的月亮是你走我也走,儿时里的月饼最香甜也最可口,儿时里的任何节日都是最有意义也最值得去回味品味.
儿时的日子在墙上的日历里,每天一撕,时间是那样的缓慢,无论是哪个节日,都是那样的姗姗来迟,都是在我们的期待中缓缓而来,一年的时间慢的仿佛摸不到边,顽皮可爱的弟弟,为了能够快点让中秋早早到来,把日历一下子撕到了中秋,中秋这个节日在中国人的心中它仅次于春节,儿时里的节日总是在期盼中静止不动,如今的节日总是在不经意间的转身中.
儿时的中秋,大人们忙忙碌碌的开始制作月饼,我们也乐此不疲的变的非常勤快,抢着帮妈妈做月饼,妈妈从东邻西舍借来各种各样好看图案的模具,我们为自己终于等到中秋节而开心,妈妈在院子里生火,一个大平地锅,上面放一个大铁皮锅盖,把月饼整齐的摆放锅中,再把铁皮锅盖上,锅盖上面放着火,月饼上下加火,我们姐弟三人焦急的等待着月饼出炉,围着炉子,月饼馅里有、葡萄干、白糖,芝麻、葵花籽、青红丝等等,看着蓝色火苗添着锅底,时不时的帮着妈妈去填一把柴火,其实那是在帮倒忙,火大会烤焦,而我们期盼着早点吃上月饼,还不停的扇着火焰,月饼清香扑鼻,伴随着柴火味,偶尔有些烤焦的味道,黄橙橙的月饼终于新鲜出炉了,热气腾腾,金黄饱满,让人垂涎欲滴,简直是天下美味,饕餮盛宴.那时一切都是手工制作,做起来很费时间,一做就是一整天,劳累的妈妈把月饼给我们姐弟三人平均分配,够我们吃上一阵子的干粮,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一天的劳累早已融入给儿女们分月饼的喜悦中,那种温馨场景仿佛就在昨天.然后我和同学之间互相品尝,比一比谁家的好吃,看一看谁家的图案好看,那股浓浓的节庆味难以用言语表达,儿时的中秋,应该就是仅仅对一块月饼的奢望,中秋月饼,已然成为一种标志,我家至今都保存着儿时做月饼的模具,现在看起来模具非常笨拙,但却承载着我们浓浓的儿时记忆,一种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饼串联的起来的无法割舍的情怀.无比珍贵.
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恐怕就是最早对月亮的文字认识吧,听大人们说月亮里有嫦娥,有玉兔,吴刚,桂花树,睁大眼睛使劲的看,圆月流泻的清辉,流溢整个天庭,月到中秋分外明,好似透着寒光,幽冷且神秘,仿佛真的看到了月亮里的一切,在儿时偌大的院子里,月光的照射下,把我们的影子拉的长长的,我们姐弟三人,互相追打着,你踩着我的影子,我踩着你的影子,那时的我们幸福快乐,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没有才艺学习,没有补课,院子里,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当然那时的好吃的东西就是些瓜果桃李,以及这圆圆的月饼,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吃着圆圆的月饼,把一年的希望,一年的丰收都寄托于对月亮的顶礼膜拜.
如今的节日只不过是一个日子罢了,商场里的月饼制作的精美无比,玲琅满目,亲朋好友们聚聚聊聊,即使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也还是缺少那份浓烈的节庆味道,丝毫显示不出节日的气氛,时间匆匆而过,岁月将当年青涩无知的我推向中年不惑的道上,岁月如梭,父母已老,父母倾其所有,把他们的青春年华浸透到了我们的成长当中,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我们凝结着父母的心血与汗水,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儿时年轻的娘亲,已是白发苍苍,行动缓慢,背也驼了,曾经年轻英俊的父亲,早已是沧桑的老人,看着不禁黯然神伤,父母日渐苍老的容颜,告诉我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父母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而儿女又能为父母回报多少?而作为子女,我们又做了什么?他们期望的也只是我们能多陪陪他们,多回家看看,陪同父母一同回忆儿时里的点点滴滴,父母也就年轻了,而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儿时,儿时刻在心里的甜蜜,记忆,久久回荡。像家给我的温暖一样,纵使人间冷暖,纵使压力重重,心头照样有压不住的晴朗,享不尽的温存。
家是什么?家就是岁月静好,父母安在,世上最美的事是什么?就是我已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有多少文墨,写不尽中秋的悲欢离和,风吹圆月,浮云惊散,中秋,这就是属于夜晚的节日,突然间明白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
月亮圆圆,月饼甜甜,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明月清风,星垂列阵,让满月捎去祝福:愿天下所有的人,花好,月圆,事圆.儿时浓浓挥之不去的记忆都在这一轮明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