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作者:施大鑫,朗诵:郭慧

《怀念父亲》作者:施大鑫,朗诵:郭慧

2016-09-12    09'29''

主播: 司马-郭慧

105 7

介绍:
怀念父亲 作者:施大鑫 父亲自知年岁已高,88岁的人了,一有病痛便会不久于人世。 老家亲人几次来电话催促,我都要长兄和侄儿们劝慰老人,一定要打针吃药,等我忙完年前工作,待春节放假时我们全家来看望他。因为农村老家的子孙、重孙还有玄孙,五室同堂,朝夕绕膝,身边的子孙们敬重他,爱戴他,服侍他,亲情无时不在,一向欲望不高的父亲就这样享受着天伦之乐。 父亲未出过远门,那年他73岁,我们接他乘汽车、坐火车来城市居住过。领着他看动物园,逛春节的花市,上宾馆坐电梯,父亲见到了他在农村见不到的许多东西,乐得不得了,很是满足。然而节后,他再也呆不住了,尽管吃住方便,却急着要回农村老家。因为城里缺少了他呼前喊后叫爷爷、老爷爷的众多的亲热声;缺少了村里老人的一起谈天说古;也缺少了他在禾场上赶鸡撵鸭和早起扫院的劳动。就这样,父亲住满了3个月,就急于回家了。后来父亲因怕有个病痛终在城里火葬,加之年龄不饶人,一直再没来城里住过。只是我们常回家看看,用那些短暂的小居以慰高龄的父亲。虽说相隔遥远,对父亲的牵挂和孝心力尽子孙们赡养老人的那分责任,算是在所不辞。我按时提前寄给父亲伙食费,冬天御寒的棉衣,夏天的汗衫,都买些寄给他;春节的利是,中秋的月饼也提前捎回或寄往……一分心意,一分慰藉,免儿的思念,博父亲心悦。实际上父亲年岁攀高,敬奉他的年限也是一年少于一年,让老人开心愉快晚年生活幸福些,让老人减少病痛和能长寿是后辈敬老的出发点和目的。我一向这样认为。 父亲年纪大了,生活上对付的多,总认为快谢世的人,活一天算一天。几年前回家探望他,见到住的房子十分破旧,冬天冻得老人睡不着觉,于心难忍。于是挤出些开支给家里些钱与二侄合建了简陋能避风寒的住房,让父亲有了个暖和的地方。父亲住进新房后,受冻后的咳嗽没有了,晚间要起一两次上厕所的麻烦稀少了。于是父亲又毫无病痛的增寿了3年。每每想到这些,对父亲的终究要离世,都有些许安抚和无憾。 在对父亲终后的安排上,我不主张花费很大去做道场,老兄和侄儿们说,现在农村都这么个搞法,儿孙满堂不做道场说不过去,会让人说不孝。我说,孝心主要在生前,父亲是村里高寿老人之一,亲戚朋友和村里乡里乡亲来了,作个揖磕个头以示悼唁行了,要不写个悼唁的稿子,选个口齿伶俐的重孙子念一念,以追述老人的恩德和启迪后人。说起怀念追悼的方方面面,亲人们陷入了沉思:是的,父亲年幼时读过私塾,认得一些字,几十岁了还常常拿着放大镜看书看报,亲笔记下后代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父亲一生勤劳,过去的种田岁月,插秧割谷,车水犁田,农活是里手;父亲以生活俭朴,节约为荣,老年时也拾掇线头线脑,钉丝杂物,以备有时无用无时需要;最是父亲一生讲究洁净,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烟头,常清扫庭院,老年时常备手绢,像城里人一样爱卫生,村子里的人大都知晓;父亲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宁负自己,不负于人,家住路旁,常有过路人进家找水喝,父亲总是劝说不要喝生水,备茶水相待;举荐家和,不在子孙面前说长道短,生活的事情从不计较,家事由子孙们决定不掺和;更难忘父亲疼爱儿孙,年届60岁时仍当壮劳动力为我念书挣工分付学费…… 父亲的深恩啊,似屋旁浩浩的河水不足以喻其情;父亲的美德啊,似冬日覆盖广袤大地的瑞雪洁白昭人;父亲的胸襟啊,如门前春天一望无际的绿野宽阔无边。农民父亲,一样有着他特有的高节与温馨,清心寡欲,在他的心灵里,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淌着自足与安宁。 对父亲后事的悼唁安排,与亲人们进行过一些商量,随俗也罢,尽孝心也罢,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老人值得缅怀的一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