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随想
小巷,是偶然间闯入我生命里来的不速之客,它的到来是我始料未及的,尽管小巷的墙壁已经开始斑驳,屋檐上长满了青苔,但是它的古旧与幽静总能在我的心里激起波澜,这种感觉特别像在某一个黄昏,突然邂逅了让自己魂牵梦绕的人。
那些用青石铺成的路,幽远,漫长,就像通往明清时期的时光隧道。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去小巷,最喜欢坐在小巷里的雕花石凳上,研究那些似圆非圆,似花非花的圆弧形图案,顺便听石凳上坐着的老人拉着二胡,哼哼唱唱。小巷里的风总是很轻很轻地吹着,屋顶上的衰草在风里发出“咝……咝……咝……”的声响,偶尔抬头,就会看见蔚蓝的天,雪白的云……
每次走进巷口的牌坊,就会觉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石铺的路,高高低低,红砖和青砖砌成的墙相映成趣,木制的门大小不一,古朴厚重,那些还残留着“饭店”、“药店”、“马店”等字样的小商铺,见证着小巷过去的繁华与富庶。冷不丁会从厚重的木门里走出一两个穿着长裙,梳着辫子的姑娘,那清丽的面容,勤劳的身影,足以让每一个路过的人为之驻足良久。飘雨的时候,最容易想起戴望舒,想起他的《雨巷》,想起那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小巷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巷口的功德碑和禁止碑,碑身红里透着些灰黑,下半截已经层层剥落,几乎没有字迹可以辨认,上半截也许是离地面较远,居然保存完好。功德碑上斑驳的字迹依然断续可见,透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清朝末年小巷的淳朴民风,也似乎感觉到了那一时期因国家的衰亡,给人们带来的惶恐与不安。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嘈杂的人群,他们正聚在小巷里,商讨通过募捐来修建禹王宫,祈求大禹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
这两块石碑的旁边,还有一件类似墓碑一样的建筑,依墙而建,最上面的字迹已经完全模糊,无法辨认,但是左右两边刻的对联却完好无损,下方的神台上还依稀可以看见当年被烟熏过的痕迹。静静地站在这里,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似乎就能听见当年人们念念有词,祈求神灵庇佑的声音,香炉里那些未燃尽的草杆香似乎也正在夕阳的余晖里袅袅绕绕……
小巷里住着百余户人家,却从未听见有人在大声喧哗,吵闹,悠长悠长的小巷里,总是静悄悄的,没有车辆,没有嘈杂的行人,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几盆简单的花草,那些盛开的三角梅和马蹄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屋檐上的虎刺梅和剑麻支楞着硬挺挺的刺,在温暖的阳光里疯长。老人们有的在给花浇水,有的坐在门口晒太阳,有的打着桥牌,有的下着象棋,也有的牵着孙儿,走出小巷去买糖果。下午吃过晚饭,小巷里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唱着“小汽车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的童谣,在跳皮筋。夕阳里,那些沿着斑驳的墙壁一个劲儿向上攀延的爬山虎,显得分外的绿……
小巷的尽头,有一座弧形的桥洞,两头都是用泛红的石块拱起来的,中间有十二根圆木,平铺着,洞里的光线稍暗,走在里面会有回音,就像时光穿梭机里传来的声波,人们就从这里走出小巷,回到车水马龙的世界。
这就是小巷,它就好像是我梦里的故乡,古旧、浪漫、幽静,每每置身于它的怀抱,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故事就会向我蜂拥而来。小巷弯曲的街道,斑驳的石壁,厚重的木门,古老的胡琴……似乎都曾经依稀出现在我梦开始的地方,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作者简介:彭万香,女,汉族,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初中语文教师。其作品散见于《语文导刊》《西南商报》《教育导报》《作家选刊》《企业家日报》等刊物,作品入选《岁月浅歌》《2014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当代网络诗歌精选》《阅读悦读2016年佳作选》等数十种选本。著有散文集《有人送我一棵草》《相逢是一树花开》。
朗诵者简介:郭慧,山西省长治市朗诵家协会理事,热爱朗诵艺术,用心感悟文字,愿用声音诠释美好的生活,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微信:guohui955562
荔枝 :124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