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通变 执古驭今
作者:扬州画派书画院院长、《中华书画报》总编
吴高龙
朗诵:郭慧
书法发展到今天,随着实用功能的消退、艺术价值的高度凸显,成为其最主要的属性。在这一替代转化的过程当中,书法艺术从审美追求、品评标准到学习方法各个方面,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与此同时,一批秉赋聪敏,善学敢变的实力派中坚书家乘势而起,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陈国祥便是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代表性人物。
陈国祥生活成长在江南文化重镇的杭城。应该说,浙派厚重的传统文化对陈国祥的造就很深,他对浙派书法艺术的领悟与把握能力、及其所取得的成功,渐渐地引起了我的注目。前不久还收藏了他的一副楹联,嘱我作序,我爽快应允了。
陈国祥在艺术上的造诣全面,无以铁笔书法最为突出。篆、隶、楷、行草诸体擅,具风格独具,有目共睹。他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首先得益于陈国祥对书法艺术形式敏锐的感觉和对技巧规律准确的理解。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内容,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陈国祥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技巧方面是下过大功夫,打下坚实基础的。他的行草书植根于“二王”一脉,于《集王圣教序》得法最多,在笔势的灵动和字形的开合上颇有领悟。所以他的行草书点画准确沉实,同时又富于流走跳荡之趣、字形的端稳从容与欹侧聚散穿插互用,显得既有所从又不落窠臼。其楷书走的是北朝碑法一路,下笔坚凝稳重,结体斜峭紧密,有严谨统一的面目中透露出个人的理解与改造处理,他的篆汉隶都是以古代经典书迹为依托,通过个性化的点画形态来表现特定在古代字体类型,给人一种笔今貌古清新感受。而在以上种种的实践中,陈国祥始终把握住技巧规律的个性化追求,在不同形式、不同书体的作品中显示出统一、稳定的个性特征,从而使自己审美取向以及艺术风格由此得到显现。
深入品味陈国祥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成功包含着对传统精髓的选择吸收和对当代书法发展的认识把握。陈国祥的书法是从中国传统书法中一路走来的,然而他的风格又绝不是跟随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地重复地模仿,并且透露着浓郁、鲜明的浙人气息。前面说过,当代书法的发展,在审美追求、品评标准到学习方法各方面与从前相比都有新的变化,如何有选择和目的明确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同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发挥,以跟上时代书风的脉搏,成为当代书家普通的努力和追求。陈国祥在这一点上既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又有明智的方法手段,他的成功之道集中体现在对点画形态的塑造把握上。一般来说,不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行草,古人在字形结构及体势上都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律,对于后人来说,在结体上作自由发挥或变化的空间相对有限。相比之下,由用笔技巧而造成的点画形态则具有更为丰富灵活的变化可能。陈国祥正是聪明地抓住了这一点。看他的结字行草书主要来自“二王”。楷书脱胎于北朝碑志。隶书则追步汉碑,但用笔则无一例外地纯用“我法”。这一特点更显著地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并且此构成自己的风格大貌。
如果说陈国祥在基本技巧方面显示出对传统的把握运用能力的话,其对整体气韵追求则显示出他的观念上的趋新。他的作品通过章法处理上对连贯流动与聚散开合的表现,对轻重虚实对比效果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新颖意象,坚劲有力,生动灵活,一望而知是个人风格,既非假古董,更不是任笔为体的率尔涂鸦。
还应该看到,在陈国祥在整个艺术实践中,综合素质修养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与贯通也是他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支撑。与以往相比书法的结体和章法上更加日臻完善了。他的书法以“藏锋以含其气、无锋以含其味”的感觉,力透纸背,内张外矩,浑然天成,仿佛太极拳手,力聚于内、劲含于中、蓄而待发、力抗千鼎。对于当代书坛来说,陈国祥不是说他的书法已达到了顶点,艺术是无止境的。作为一个客居在萧山潜力创作的陈国祥来说,整体书法还需要在书卷上下些功夫,多看一些大家力作,避免落入俗套。但就目前以他的勤奋来说,光明的顶点离他越来越近了。在中年书家中,也无疑也是一个成功的榜样,他的书法道路及其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朗诵者简介:郭慧,山西省长治市朗诵家协会副主席,担任《十点读诗》《中华微文学》《青衣梦诗社》《乐易朗诵》《林海文化传媒》等多家网络平台的特邀主播;热爱朗诵艺术,用心感悟文字,愿用声音诠释美好的生活,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微信:guohui955562 荔枝 :124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