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学院一一娄自田

茶商学院一一娄自田

2017-06-14    07'36''

主播: 茶烟轻飏

149 6

介绍:
上一课分析到,茶叶营销的自我中心论,并不成立。 即使是贵为老班章和冰岛茶,也不是拥有资源就可以获得市场,因为你有真班章我就有假班章,你有真冰岛我就有假冰岛。放到市场中,大家身份平等,真的也就办成假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了。 普洱茶这十多年来,经历了各种波折,每次看着要死的时候,有找到了新生的路径。 2007年,普洱茶被推上了巅峰,然后似乎在一夜之间便跌落谷底。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各种老茶的高价拍卖见诸报端,普洱茶逐渐开始为大众所熟知,并在2006年前后,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炒作普洱茶的境况。当然,炒作的手法花样繁多,比如说治病论,特别是普洱茶减肥这种论调,到最后,普洱茶基本上被形容为包治百病了。但不管怎样炒作,不外乎一个核心,即普洱茶会升值,参与者短期暴富! 2014年,在沉寂了多年之后,普洱茶市场又有了新的炒作点,那就是古树茶横空出世,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茶企都在生产古树茶,甚至市场上大部分的普洱茶都变成古树茶了。先不讲是不是假货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核心是什么?与普通茶相比,古树茶似乎卖点更多,价格当然也就更高,是不是因为稀缺资源造成的,我敢肯定地说,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是不是古树茶,一点都不重要,包装上印的是古树茶就行。 回顾这两段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2007年,还是2014年,茶企、商人,都没有将普洱茶做成“大众茶”,而是做成了一个可以快速实现增值的金融产品。一旦普洱茶披上了金融产品的外衣,那就有理由不断地“升值”了。 本书第一课就提出了茶叶营销的三个核心要素:产品、渠道、消费者。在过去的十多年,基本上没有企业认真研究过,特别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普洱茶,企业不需要关心,企业只要关心经销商要什么样的普洱茶就行了。所以,这是一个畸形的市场。 回到主题上来,我们来讨论大众茶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要明白的是,大众茶一直以来都不缺少消费者。全国近200万吨的产叶产品,大部分是被消耗掉的,这些正是大众茶,他们拥有坚实的消费基础。但普洱茶是个例外,大部分的产品没有被喝掉,而是被储存起来了。这不仅仅是引导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普洱茶就没有多少真正的消费者。 普洱茶真正的大发展,是近十多年来的事情,产品积淀不深,消费者数量不够,被喝掉的普洱茶不多。但普洱茶具有其它茶没有的魅力,那就是消费者一旦适应了普洱茶的滋味口感,就会有某种生理上的记忆,而这种记忆,是普洱茶在以后的市场发展中至关重要的。 普洱茶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大众茶,它的价格摆在那里。 但要想将这个大众茶做成一个大品牌,是不是有机会呢? 第一节我们明确了,产品、渠道、消费者,是品牌营销的三大核心。在茶叶的营销实践中,不论是以哪个为核心,都可成就品牌。 以产品为核心,意味着您必须在产品上下功夫,您的产品只有在比竞争对手高出很多的时候,您才有胜算。 1、您的产品是否有技术核心?这个技术不是编造出来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但别人没有的。假如是别人知道,但模仿不了,那就最好了。 2、您的产品是拿来喝的,还是拿来存的。有人会说,既可以喝又可以存,但这是不可能的。用来喝的,您必须满足消费者对喝的要求,那就是好喝。关于好喝,有客观的标准衡量,不是人为的标准。用来存的普洱茶,您就必须满足消费者对储存的需求,即: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 3、做到以上两点后,再来看产品的性价比如何。您如果想要赢对手,您必须比它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才行。 有人会认为,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好很多,但就是卖不过竞争对手。首先要明白,他是不是您的竞争对手。如果您找的是一个渠道品牌,您拿产品上的优势去和他竞争,那就自找没趣了。 以渠道为核心的企业,必须在渠道上具有优势。渠道多种多样,就茶叶来说,批发市场是渠道,连锁专卖是渠道,快消品市场也是渠道,到底以哪种渠道作为核心,主要看您在哪个版块具有优势资源。 1、您的渠道通向哪里?经销商?消费者? 2、渠道的长短很重要,一般来说,两点间,直线最短。如果您的渠道是一个节点较多的复杂渠道,则每一个节点都会推高产品价格,最终导致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性价比超低。 3、并非拥有茶叶销售的渠道,就适合所有的茶叶产品销售。一个快消品渠道,适合售卖方便的大众茶产品,但不适合售卖高端茶叶产品。 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企业,一切围绕消费者来构建。 您必须要明确的是,谁是您的消费者?如果是学生,您可以考虑以学校的超市构建您的销售渠道,考虑以较高的性价比产品占领市场;如果您的消费者公务员,过去可以考虑礼品市场,现在要考虑的是公务员的消费场所。 很多企业会说,自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难的选项。 根据消费者喜好去开发产品,根据消费者去布局渠道,根据消费者购买力去定价……一切围绕消费者转,看起来很合理,但除非您的消费者是普通大众,您的品牌是无差别化定位,否则,您很难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 本课程的更多内容,都会放在探讨如何开发消费者,如何根据消费者来定制营销模式上。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来探讨消费者的各种消费场所,消费理由。 关于什么是无差别化定位,我们下一课利用立顿的案例,来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