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阅读黄昏》
作者:闻小语
朗读:千纸鹤
一直想写写黄昏。其实,我能写出来的是什么呢?对此我很怀疑。黄昏--天天可见,可是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思绪--却有些混乱。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觉得无比熟悉,你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当你决定要描绘出来的时候,却突然发觉,千丝万缕的,你竟无处着笔,无话可说。
我试图如同往常一样,在心底先赋予黄昏一个确切的定义,然后从中窥出--某种有别于常人的意境来。然而,当我真正站在斜阳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黄昏--如同一幅巨大的写意的画,有着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色彩,却唯独--无法用言语来解读。
日落西山,或者将落未落,彩霞满天,倦鸟归林,一切慢慢沉寂。黄昏的每一次来临总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它没有朝阳的鲜艳夺目和生机盎然,也不同于--正午日头的热烈刺眼和骄气逼人。我以为,黄昏,那是一种更容易接近的温柔,仿佛思念中人的低语和歌吟,又如同梦里爱人的细碎脚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实地描述了黄昏的意味,但当那一抹残阳映入我眼里的那一刻,我整个的人,便完全溶解在黄昏里了。
古人对于黄昏的吟咏,大抵也逃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就连《诗经》中也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咏,那该是--对年华逝去的怅惘,对青春岁月的追思罢。在伤逝的人看来,日头终于落入西山,天边最后一道亮色也终于隐没了,那真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美丽。
然而,黄昏的意味又岂只是涂抹在时光流转的年轮里,飘散在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叹息声里呢?在这样简单颜色的交替里,不知道寄托了多少--普通人复杂的思绪和平静朴实的情怀。
在我看来,解读黄昏是一项无比浩瀚的工程,从古到今,从天际之遥远--到内在之亲近,从青山之飞禽--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黄昏下,无一不折射出一股--说不清言不尽的余味。或悲或喜,或张扬或平静。黄昏是一首诗?黄昏是一幅画?看者其实自身也在诗情画意中,阅读黄昏,同时也在阅读自已。 阅读黄昏可以日复一日,而阅读自已,则需要一生一世。
记得少年时候,也曾和某人相约一起--看黄昏,看日落;可如今人生匆匆,琐事缠身,终成一梦了。想想,倘若他日,年华逝去,白发苍苍,那时候,能同我再相约去看黄昏的人,该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