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en Cho-With You
-01-
我,和我的坏情绪。
对峙一场,较量三回,却占尽下风。
热干面的芝麻酱溅到白衬衫。被隔壁装修的电钻声吵到心烦。出租车司机不认路,两公里绕了四圈半。昨晚发出去的信息,他今天依然忘了回。
那段时间,我就像飘在半空中的塑料袋,浮在事事无成的虚无感里,轻薄又黯淡。
琐事忙不完,三餐吃太多,写作进入瓶颈期。前脚被得失心拽着往前走,后脚却得过且过效率奇低。
“唉,最近实在是太丧了。”
有次睡觉前,和妈妈视频聊天。我靠在床边,瞥见手机屏幕上那张眼圈发黑、肤色蜡黄的脸:
突然意识到:我怎么变成这副样子了。难道生活就只剩下抱怨吗。
嫉妒,焦虑,浮躁。厌倦,烦闷,内疚 。
那些被忽视被排斥的情绪,越是想压制,越是不受控。它们出现在每个熬夜晚睡的凌晨,每次被生气,怨气,怒气所包围的瞬间。
就这样,我躺在自暴自弃的废墟上。脚步虚浮晃荡,跌入了负能量地窖。
-02-
“你为什么状态不好?”“我最近心情差。”
“你为什么心情差呢?”“因为我太焦虑了。”
此类对话,成为低迷期的尬聊。但细想来,这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有太多人,纠结于 “很糟糕”、“很迷惘”、“很抓狂”的困局,却对它们的程度、范围和起因,压根一无所知。
因为同事表情微妙,你越想越烦,一整天沉浸在猜疑中;
因为考试准备不足,你整日失眠,生怕挂科毕不了业;
因为男友没接电话,从“你不懂我”到“咱们分手”的决绝。
那些模糊的错位的不明所以的想法,蚕食鲸吞一样消耗着内心能量。
至此,你所焦虑的,变成了焦虑本身。却很少问问自己:
产生这种情绪的源头是什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我能否从其它角度去看待和对待?
在所有“治丧指南”里,除了自嘲,唯有自救。
如果大怪兽已经推门而入,却没有力气把它赶走。就先尝试开门say hi。
如果什么也做不了,那就观察它。观察它怎样让你焦灼,让你困惑,让你忧惧。
“当烦心事找上门,请多给它点时间,听听它要说什么。”
-03-
直到现在,我会告诉自己:如果“少瞎想”太难,那就 “多折腾”——
有所热爱、有所贪恋、有所痴迷,情绪便得以安放。
去早起,去煲汤,去写日记,去学乐器,去每天夜跑五公里。
去养宠物,照料它的吃喝拉撒。不是你去应付它,是让它来疗愈你。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你必须长时间、无遮拦地面对自己。刚开始之时,难免嫌这嫌那,浑身不自在——
但慢慢的,一旦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凝视自己的新奇,乃至乐趣。
你会热衷越琐碎越迷人的细节,比如鸽子从喉咙里发出的咕咕声,阳光刺在滚烫马路上的汽油味,米饭落入热辣油锅的噼啪响。
你会记录每一个 “温暖的”“碎片的”瞬间,比如手拉手慢慢走的老夫妻俩,大眼瞪小眼的路边猫,碰巧买到的奶茶特好喝。
生活这场旅行恰如徒步,随身背包里的东西需得够用却不能过重。
追逐风景的人呐,请别介意,迟到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