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惜君-多傻
-01-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是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
“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
“容我再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
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
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
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
“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
“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了,因为他们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赖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动,比如他人。
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常常需要“傻”一点。
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那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02-
一个网友曾讲过他这样一段故事:
他家楼下,有两个卖肉夹馍的小商店,相距很近。其中一个生意十分红火,排队一直排到了商店门外。而另一个则是门庭冷落,从来不需要排队。
他刚搬到那里时,因为懒得等,就先去了人少的那一家。
做饼的老板从酱肉堆里挑了一块最肥的,并瞟了他一眼。
他面无表情,没说什么,他也不是不吃肥肉。
但接下来的事,就十分过分了。老板以一种十分窃喜的表情,把肉剁碎。更妙的是,最后还很销魂的把不多的瘦肉拨到一边,导致饼里几乎都是肥肉。
之后他再也不去那家。后来发现,这位老板给每个顾客都是尽力的给最肥的,以维持她“占了顾客便宜”的愉快心情。
而旁边那一家人多的,从来不乱拿肥肉充数。
我也曾遇到过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洋洋得意。
却不知最终坑了自己的,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聪明”。
-03-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最终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
他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
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这样的“傻子”。
如果只知道聪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只会坑了自己。
当然,聪明本身并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聪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聪明,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人生中的美丽陷阱。
很多自认为精明的人,最终都常常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所成就的反而是一些看似木讷单纯,从来不想那么多,一个劲儿往前冲的人。就像阿甘,就像许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