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涵-冬
-01-
团圆,
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日渐兴盛,意味着下一个时间循环的开始,乃大吉之日。
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自古就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古代,一到冬至,远方的游子会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围坐在炉边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攒火围炉,从锅中夹起热腾腾的饺子,塞到嘴里,暖意从舌尖沁入到心底里。
全家人一起围坐炉边,叙话家常,会顿感身心安定下来,纵有种种烦闷,此刻都化作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
南方人冬至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叫做“饷耗”,把冬至的汤圆黏在家中各个角落,以犒劳守护家里的诸位神明。
学者林再复描述:
“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
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阿城说:“所谓思乡,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冬至这一天,回家和家人好好吃顿团圆饭,哪怕是一碗饺子汤圆,也算是小小的仪式感。
无论天怎么冷,大风大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上总是温暖的。
团圆,是中国人最温暖的仪式。
-02-
贺冬,
感恩生命的仪式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全国上下放假休息,尽享冬藏之乐。
每逢冬至,古人还有一系列仪式,称之为“贺冬”。
人们身着新衣,相互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欢聚,一扫寒冬的萧瑟寂寥。
皇帝会在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祖先祭拜。
某些地方至今仍留有冬至祭祖习俗。
甚至还有“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意思是无论你离家多远,冬至这天也要赶回家祭祖,否则就没有祖家观念。
祭祀之后,亲朋好友共饮“冬至酒”。
小火炉上温着家里酿的酒,许久没见的亲故欢聚畅饮,叙叙旧,唠唠嗑。
这质朴温暖的人情味,就是最深的年节味儿。
正是这些仪式感,让我们真切地感知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充满热忱地面对人生的每一刻当下。
-03-
数九,
记录时光的仪式
冬至一到,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古人认为,自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天翩然而至。
数九寒冬,人们便唱“数九歌”,一声一声数着季节的变迁,数着年岁的更迭: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冬至,古人还会绘制《九九消寒图》,在白纸上绘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
每日晨起梳妆时,佳人以胭脂随手涂抹一朵,待到九九八十一朵涂满,寒梅变作桃花,便是余寒消尽暖初回,推窗即见满园春色。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魂,去感应时光的脚步,去感知天地万物的美,生命的浪漫和诗意,皆在其中。
从前的冬至有滋有味,裹在淡淡的烟火里,藏在小小的仪式里。
仪式感,让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让生活有了点点诗意,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年节味儿,其实就在我们心里,只需要小小的仪式感将它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