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克-没有出口的迷宫
-01-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永远坚守着自己的准则,活在道德规定的条条框框里,只做符合规则的事,阅读只读「名著」,听歌只听「有内涵」的……
如果你情绪激动说了脏话,他们就会告诉你文明人该如何说话。
如果孩子只想在长大后当个普通的打工仔,他们就会告诉孩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不是情商低,而是三观太正。
所谓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标准。
即:你觉得人应该怎么活,事情应该怎么做,世界的法则应该是怎样。
按照自媒体人丛非从的话说,三观太正的人都活在教科书里。
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简而言之,就是做人就要有人样,不应该做些乱七八糟的事,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更不应该表现自己形象差的一面。
-02-
三观很正的人往往善良、靠谱、有原则,和他们一起工作、谈生意,是一件很愉快省力的事,但和他们做朋友恋人,往往就会感觉累。
因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必须人模人样,一本正经,才能和睦相处下去。
但凡暴露一些小缺点,比如一时兴起熬个夜,看点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做了些不靠谱的事,可能就会被对方悉心说教一番。
长此以往,生活的趣味慢慢变淡,耐心慢慢磨没了,感情便也不复存在了。
三观太正的人思维行事中规中矩,对自己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他人也会有很多标准化的要求,容易给人刻板、无聊、甚至虚假的感觉。
这和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类似,才能平庸者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
因为一个表现得完全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而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反而会让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他的真实和接地气,增加信任度。
-03-
一个人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生活的感受上,没有了感受或者压抑自己的感受就活不出自我。
而按照别人规定的条条框框、道德标准来依葫芦画瓢的人,是没有创造力的。
三观太正的人,就是过于活在理性中,而没有活在感受里,因此,他们往往也因为无法表现内在的真实需求而活得刻板沉重。
人生短短几十载,如果时时刻刻都要压抑着自己的天性,活在一条「太正确」的轨道上,这样的人生,一定是了无生趣的。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深以为然。
-04-
三观不正,凡事没规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无法融入社会;但三观太正,处处规矩、事事端着,不但自己活得累,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
有时候,我们不必活得那么完美,不追求正确、高尚、无私,并没有什么错。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在年老的那一天,想到一些事,能让你忍不住扬起嘴角。
生活要获得精彩,即使无法做到,也至少要活出风格,活出「格调」。
把生活当作一件艺术品去过,做一个不优秀、不正经、不是榜样的人,也一样有意义。
你觉得值得,那便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