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心颐-舒适的牢笼&鸿飞-不如明天去旅行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这样的生活,无疑是温水煮青蛙。
在北上广这种繁华都市,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这个圈,叫作舒适区。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待着,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
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你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
我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仅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我想起一个朋友,她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发条一样,有规律无意义,只有周末,才像被赋予了灵魂一样,一番打扮后逛街约会去了。
我跟她聊过舒适区,她告诉我,我这才不是舒适区,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时工作的,而且我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很规律很努力的。
我说,那工作一年了,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她想了想,说,你别说,好像还真没有。
其实,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
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无意义地循环着,这样的生活,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所以,一个人只有舒适区被打破,才能见到突破和卓越,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
那些总是在舒适区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回家的路。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地飞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
所以,别让舒适区毁掉青春,相反,应该趁着青春,去围墙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故步自封的人,舒适区会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会发现世界早无落脚之处。
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轻的我们,都是后者,能不顾一切地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