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我谈理想,我还没解决温饱 By朱东金

不要跟我谈理想,我还没解决温饱 By朱东金

2017-08-19    07'05''

主播: 鸥啦啦啦

40 4

介绍:
崔开潮-所象&声声慢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中国首富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霸屏,亿万网友饱受刺激,这哪是心灵鸡汤?分明就是心灵砒霜。再后来便是首富的日程表在网上疯传,全方位的解读首富这碗“砒霜”的熬制过程。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企业家,他们日理万机,绕着大半个地球谈上百亿的合约,他们的理想不再只是挣更多的钱,而是推动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 这些日程表对我们来说很遥远很不真实,但,这不过是他们普通的一天罢了。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有钱人从外地凯旋归来,他召集了村里的年轻人开会,准备带着村民大干一场,走上共同致富的路。 他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理想一边给村民发香烟,还不忘强调每支香烟值5块钱,谁知,一个村民战战兢兢的把烟还给他,说道:我把这支烟还给你,你拿五块钱给我买盐好吗? 在贫穷的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群人,他们不是没有梦想,而是眼前的生活被危机填满,无暇顾及长远的未来。 就好比一个饿的要死的乞丐,你告诉他:再坚持一个星期,我带你吃大餐。他肯定不干,他只想解决眼前的饥饿,虽然大餐很诱人,但他没法饿着肚子等到那顿大餐。 高晓松有句歌词写得很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对于那些整日苟延残喘颠沛流离的人而言,生活的全部就是“今天吃什么”“今晚睡哪里”,每天一睁眼便开始为这一天的生计发愁,这样的人他根本就没闲心诗意的憧憬远方。
 有时候,决定你走多远的不是毅力,也不是远方的诱惑,而是你口袋里还剩多少“口粮”。 曾经,在看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时,我十分强烈的想要去撒哈拉大沙漠生活一段时间,我连沙漠攻略都准备好了,可是一回到现实,“没钱”这个事实足以击垮一切。 三毛之所以能把艰苦的沙漠生活过得异彩纷呈,那是因为她的爱人荷西在沙漠的磷矿工作,为她提供了物质基础,她的父亲是律师,家境优越,时不时还能接济她,她的母亲还经常往沙漠寄食物,况且她自己也有稿费。 正是这些充沛的物质基础奠基了她的沙漠之旅。所以,在谈理想之前,我们最应该先摸摸口袋。 年轻人和我一样,兜里揣着不足1000块钱,心里却揣着1000万的梦想。 我们本还是挣扎在生活温饱线上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俯首称臣,谈人生理想未免过于奢侈,充斥在生活里的问题都是“哪个超市打折”“哪里的东西便宜”“赶不上公交打车要多少钱”,正是这些荒唐的问题构成了眼前窘迫的现状。 刷微博刷到这样一句话:“不要和理想的人谈现实,也不要和现实的人谈理想”,在我们未知的背后,世界以另一套逻辑运转着,有钱人没法理解那些挣扎在柴米油盐里的人为何如此没有追求,同样,这些人也无法理解有钱人一夜几万几十万消费清单背后藏着的秘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 心理学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只有实现了较低层次的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这也充分说明,我们只有解决了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才有资格谈理想、谈价值。 所以,在我们没资格谈理想的时候,那就先谈谈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