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老舞厅》佃玺
交谊舞从欧州传来,原本为宫厅产物,是上流社会交际的产物。清末传到中国,开始在宫廷流行,慈禧太后还专门让太监陪舞,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大上海盛行舞会,其中百乐门最为出名。大同舞会始于民国末年。
一,民国舞厅
民国年代,大同舞厅在云中饭店旁,一般以食客为主。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举行舞会,跳舞多是达官贵人,一般不向外开放。舞会多是在豪宅大院举行,如赵府等,召待过来同访问的冰心,郑振铎等人士。大同舞厅不像上海舞厅,没有专职舞女。
二,五六十年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同的舞厅较少,只有火神庙以及华大俱乐部和大东街市府礼堂。此时是以知识分子和干部为主体的舞者。当时华大俱乐部舞厅阵容豪华,伴奏为大同文工团,有时竟然请来国家歌舞团,当时的指挥为景建树,小提琴为陈占魁,二胡为郭德金,李魁,大提琴为吴世金,歌手为辛丑花,手风琴为马云。市领导在二楼小舞厅跳舞。文革时期停止。
三,八九十年代
八九十年代大同舞厅方兴未艾,舞厅逐渐兴起,各单位周末也组织跳舞,其中有西门外俱乐部,火神庙俱乐部,铁路俱乐部,红会堂,长途站,大十字街,群众艺术馆,四牌楼,天马舞厅等。开始由乐队伴奏,后来改为录音播放舞曲。
四,二十一世纪
目前,大同城专业舞厅不多了,一些舞会爱好者多在广场跳舞。交谊舞有快三,慢三,快四,慢四,帕斯,恰恰,探戈等,现在多被广场舞代替,最近又兴起了水兵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