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西走廊(七)
金城兰州
兰州和白银不属河西五市之列,但它们紧守在走廊的东门外,应读者要求,增加对这两市的解读,本期介绍兰州。
您抽过兰州牌香烟么?
您看过《读者》么?
如果都没有的话,那您总该吃过兰州牛肉面吧。
“未见其城,先闻其名”。不得不说,兰州牛肉面确实是一块活招牌,就像扬州炒饭一样。2010年,兰州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兰州拉面之乡”。“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兰州牛肉面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兰州的形象和气质。
兰州印象
兰州位于甘南草原和河西走廊的交界处,是一座融厚重历史和现代潮流于一体的城市。历史上曾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城,概因西汉取“金城汤池”之意,先后在此设了金城县和金城郡。隋文帝杨坚以皋兰山为名,设兰州总管府,兰州之名首次在史册中出现,兰州的区划也逐步稳定。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和其他陆上丝路节点城市一样,见证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即便现在,兰州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战区陆军机关及以前的****驻地都设于此。
兰州是个似乎很远其实却很近的城市。她位于祖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而且和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点联系。我对兰州的认识是从三炮台开始的,同学回家探亲带回来一个礼盒装三炮台,每份都用春尖、菊花、玫瑰花、枸杞、桂圆、葡萄干、临泽小枣、冰糖等配制而成,冲泡茶香馥郁,饮之回味无穷,制作很讲究,喝起来也很优雅。
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早已成为兰州的另一张名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创刊以来,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读者》不断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将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赢得了广泛的口碑,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出版传媒股份公司2015年在主板上市,成为甘肃首家上市的文化企业。
兰州很具艺术气息、“民谣气质”。有人说,中国民谣在西北,西北民谣在兰州。“我该怎样歌唱你,清晨里的金城兰州……”,“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这些歌曲具有大西北的沧桑和坚定,也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知不觉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上走红。
歌迷曾经直播“飞到兰州吃一碗拉面,走过百年中山桥”。始建于1907年的中山桥,由德国泰来洋行承包修建,见证了中德百年友谊,建桥材料来自德国,运抵天津后用木轮马车运到兰州。它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当夜幕降临,桥边时常聚集许多文艺青年,伴着河水的流淌,他们弹着吉他唱着歌,融汇在深蓝的夜色中。
兰州依山傍水,周边为皋兰山、白塔山、关山、九州台等群山环抱。黄河穿城而过,蜿蜒东去,宛若一条飞天玉带。两岸鳞次栉比,城中山静水动,河心小岛芦苇婆娑,百鸟欢鸣,中山桥等各种风格的桥梁凌驾于波涛之上。
兰州沿河建设了百合公园、马拉松公园等多个主题公园,以“黄河母亲”为代表的一组组城市雕塑点缀在岸边。两岸的风光和名胜古迹,组成了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
夏夜的滨河路,河水缓缓流淌,岸上凉风习习,迷人夜色撩得游人不醉不归,三五成群的兄弟们 “挖到”(干杯)“喧关”(聊天)。此情此景,再大的忧愁,再多的烦恼,也经不起一瓶瓶啤酒的浇灌;早上起来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牛肉面,让人荡气回肠、精神倍增。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区扩张了好几倍,传统意义上那个以城关和旧西站为中心的老兰州已成人们记忆中的乡愁,代之而起的是拔地而起的成片高楼。
兰州的人口和农业大都分布在狭小的沿黄河谷盆地之中。为了克服地窄人稠,兰州引种了水烟、百合、瓜果等外来经济作物。兰州原产的百合可生吃,淡淡的甜,爽爽的脆,味道口感像荸荠,但省却了削皮的麻烦。这些产品远销八方,使人们对兰州增添了几分清新柔美的印象。
兰州的制造业很有历史。1872年,左宗棠剿灭捻军起义后,将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改为兰州制造局,随后又发展了纺织、通信等产业。俄国人波塔宁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自己于光绪十年(1884年)到访兰州时的所见:“这座城市给我们的印象是一座真正的省会城市,宝鸡府以西再没见过这样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大项目有12项布局兰州,包括兰州炼油、兰州化工、兰州万里等骨干企业。目前,石化工业仍是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1954年兰州第一个城市规划中,除市中心区(即现在的城关区)外,其他各区绝大部分都被规划为工业区,西固定位为重工业区,七里河为轻工业区,为现在的兰州城市格局打下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兰州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兰州也是西北的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通信设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路在何方
兰州是计划经济的骄子,却是市场经济的姗姗来迟者。上世纪70年代,兰州的GDP在全国一度迈入前20强。这些辉煌与荣耀,成为这座城市的烙印,深深刻在兰州人的记忆深处。
改革开放以后,兰州风光不再。和很多工业城市一样,兰州陷入发展困局,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对外开放不足。西北的干旱风沙,石化、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一度使兰州城市环境每况愈下。曾有网友戏谑,“刚买的车,一天洗三次也看不出是个新车”。
环境污染和自身发展缓慢导致了高素质人才的流出,也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引入。据报道,浙江大学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顶级教授,相当一部分来自兰州大学。过去几年兰州的GDP在中国城市TOP100中处于末端。现在虽然已经不唯GDP了,问题的关键是,不谈GDP的时候,兰州的特色和亮点在哪里?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此起彼伏,“摊大饼”、拼GDP、搏体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秀“内功”、拼“内涵”,重高质量发展。城市竞争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自身资源禀赋,一是营商环境。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为什么都诞生在东部,是因为那里有良好的企业生态、密集的专业市场、亲商的营商环境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富士康之所以去中西部,是因为那里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
市场总是眷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领先一步的地区和企业可以对后来者设置进入成本。西部城市为了攻打擂台,必须先得跳上擂台。2020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吹响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但这个力度是就全国而言的,西部地区上一个文件还没落实好,可能就得走、跑、跳并用了。
可喜的是,国内智库恒大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排名中,兰州名列第38位,而同期兰州GDP排名则是96位,恒大的这个排名传出了积极的信号。
互联网、高铁、“一带一路”战略、中新南向通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部区位上的劣势,把兰州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变成了向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开放的前沿,兰州在国家战略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2020年5月***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更是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兰州被赋予重要使命。
兰州拥有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密集的交通网络,是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和全国9大综合**通枢纽之一。陇海、兰新、青兰、包兰、兰渝五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有6条国道主干线,近60条航线直通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陇海兰新线已建成高铁,兰州至甘南合作铁路、兰州经白银至中卫高铁、兰州经陇南的兰渝铁路建成后,兰州与东部、西南将实现快速连接。
兰州驻有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多所大学,拥有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各类科研机构1200多家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科教实力可见一斑。
今天的兰州正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巩固自身既有的“通道、枢纽、基地”的地位,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打造生态廊道,发掘文旅资源,讲好兰州故事;优化城市布局,结合退城入园和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兰州新区等新的增长极;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道、枢纽、基地
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兰州的定位和要求是:加快开发开放,形成面向中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近年来兰州对外开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兰州铁路口岸已经获批建成,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中新物流等多个国际产业园正在建设。依托兰州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推动 “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
兰州位列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第二大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由此,奠定了兰州作为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基地的地位。目前,正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和多式联运中心。
兰州开通了国际货运班列“兰州号”和到迪拜的全货运航空线路。南亚班列被国家列为多式联运示范。推广铁路运输“舱单归并”模式初见成效,与天津港、山东港等沿海大港达成协议共建无水港,与新疆、广西等地口岸展开协作,优化货物运输。兰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委员会。
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的“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是西北地区专业化的大型展会,促进了地区、行业、企业间多层次、跨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和省会城市的辐射优势,对各类会展资源进行整合,使展会经济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兰州电商发展迅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线上销售占到全渠道销售额的15%。2019年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丝路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
打造生态廊道,讲好兰州故事
肩负着“保持黄河水体健康先发力带好头”重大责任,围绕打造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区,兰州持续推进实施黄河干流防**理完善提升、黄河两岸生态水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