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的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从西周开始,牧野之战就在民间想象中流传,众多的传奇色彩给它披上了层神秘的面纱,从时间到地点,人们总在不断地探寻遥远历史的真实面貌。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武王率领五万灭商大军,陈兵牧野,与商军摆开了决战的阵势,而此时商王纣的主力还在征伐东夷凯旋的路上,一时半会无法赶回救主,面对此种危境,商王纣思来想去,权衡再三,他担心战争时间的拖延会导致自己的政权的变乱,这样,暴烈武勇的纣在历史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开赴牧野战场与周军决战,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陈相灵:当时,纣王一看对方过来了,一开始对他还是,他这个力量实际是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还对他没有太多的,没有太多的把他看在眼里,照样是在东夷那用兵,如果看到你对我的威胁最大的话,那我首先要把这一块是要对付你的,这是首先战略上在思想上不重视他,同时一看,对方来了,怎么办,就临时的拼凑了一支军队,那就是包括犯人也好,奴隶也好,都给他拼凑成十七万大军,那么十七万大军,我们说都是乌合之众。
同盟山,因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前各诸侯于此设坛誓师而得名,据记载,武王的伐纣大军行至牧野战场边缘的清水西南岸,殷畿内地宁邑就是同盟山一带,大军勒兵修整, 各诸侯为表盟誓伐纣决心将士兜土筑台设坛,殷历二月四日黎明,武王登台麾军,作决战前誓师,武王高声历数商王纣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告诉将士们,替上天惩罚纣的时候到了,武王的誓师言词气吞山河,极富鼓动性,顿时士气大振,这篇战争动员令就是《尚书》中的《牧誓》,中央音乐学院的雅乐团,根据上古音的声、韵、调,还原了《尚书牧誓》的古音读法。战前动员结束后,周武王下令向商军发动总攻击,三百战车、三千武士,四万五千步兵,从地平线上出现,他们就像一场飓风,平地向商军席卷而去,商王纣的军队,虽然也像蚂蚁一样多,无奈由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军前锋不但不前进反而纷纷倒戈,回杀商军,为周军开路,商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顷刻之间商军土崩瓦解,十几万人退潮般溃败,武王乘胜追击,直捣纣老巢朝歌,结果,太阳还没有升到天上,牧野之战的下面交锋就决出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