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暴动的国人驱逐周厉王后还要处死周厉王的太子静,紧急关头召公用自己的儿子换下了太子静,才使太子静活了下来,在剧烈的动荡中周王朝一时间失去了最高的统领,是谁填补了周王室的权力真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大臣召公、周公二人联合执政,这就是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这个中国历史上开始有确切年份的纪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对于共和行政和《穆天子传》一起出土的《竹书纪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即周厉王出逃后,由一位被称为共伯和的诸侯到中央摄行王政,战国时代的文献《庄子》、《吕氏春秋》以及新发现的清华简《系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遗憾的是这几种说法都得不到足够的证据支持,在现存的青铜器铭文中也看不到共和纪年,西周青铜器铭文始终以王年纪年,共和行政的真相至今仍然是个谜。不过,不管共和行政的真相是什么,共和十四年间王权处于真空的情况下是不争的事实,西周王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直到周厉王在彘地去世,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相传,周宣王一生酷爱斗鸡,然而由于从小历经坎坷,即位后的周宣王并没有玩物丧志,而是励精图治,努力重振朝纲,他曾有效地调动起各种力量,先是依靠附属周朝的秦人抵御戎狄,等积蓄力量后周宣王亲征,最终迫使戎狄远去。
朱凤瀚:有过一段所谓的这个宣王中兴,但是其实也就维持几十年,而且那个时候估计周宣王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周厉王留下一个推子很乱再加上外部的军事斗争也很激烈。
周宣王后期,对外战事一再失利,先后败于姜氏之戎和亡南国之师,三番五次的溃败之后,周宣王要在太原登记人口数目,西周时期是军农一体,周人平时耕种按时训练,战时则成为士兵,编入军队作战,而在西周分封制度下,隶属于周王的军队只能由王室直接控制下的土地上的民户出,以前王室操控大量的土地和人民,有着充沛的兵源,历代周王并不统计人户总数,而西周晚期,王室控制的民众太少,亡南国之师后,周军兵力不足,以至宣王打破了祖宗成法,登记自己所控制的人口总数补充兵力,在王朝大臣们的眼里这一举动向诸侯们示少示弱,将会失去诸侯的亲附,周宣王终于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劝谏,因为疲弱的兵力已经让他无法强撑门面了。
刘源:到了晚期宣王,他的一些这个实施的方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里面可能也有个原因就是那些老臣已经年龄太大,已经无法再辅佐他,他在王室的一些举措也不是很恰当。
这位中兴之王到了晚年再也无力阻止王室的颓败之势了,宣王晚年,一个可怕的流言,在王畿地区散布,流言称桑木的弓,箕木的箭袋灭亡周国,流言传到宣王耳朵里,他下令捕杀一对出售这两样东西的夫妇,王室的颓败这象日益显露,不安的情绪在王朝中涌动,几句童谣就使至高无上的周王如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