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讧,王叔带联合狄人伐周,此时齐桓公已经死去,中原已没有霸主,刚刚即位的晋文公雄心勃勃,采取大臣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的建议,亲率大军护送周襄王回到王城,并协助周襄王杀掉了王叔带,彻底解决了周襄王多年来的后顾之忧,这一尊王行为使晋文公名闻天下,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开始投靠晋国。
这是山西侯马市中心的一组雕像,晋文公手指苍穹,气度恢弘。尊王的同时,晋文公继续奉行攘夷之策,当时南方的楚国仍是中原的最大祸患,公元前633年,强大的楚国军团向宋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宋国危急,赶紧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整顿战备后,于公元前632年率大军迎战楚军,双方在城濮展开激战。在晋楚开战的五年前,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曾受到楚成王的礼遇,重耳向楚成王许诺,如果侥幸登上君位,日后如两国开战,将为楚军退避三舍,也就是九十里。
吉琨璋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晋国退避三舍,可以退到一个有利于晋国作战的地形,同时在那儿设下埋伏,那么在城濮一战,楚国是大败,楚军是大败,由于这一大败呢,这个晋国呢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也奠定了晋国以后一百五十年的霸业。
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召集了有八国诸侯参加的践土之盟,定下了同心协助王室互不侵害的盟约,这次会盟周襄王亲自到会,策命晋文公为侯伯,和之前举行的葵丘会盟相比,这次盟会的仪式正式而明确,更加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王室对霸主的认可,和齐桓公相对温和地称霸不同的是,晋文公称霸就在于城濮一战,这也意味着春秋初期,诸侯尊王的政治手段越来越成为一种表面上的形式,靠实力说话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王室制定的周礼马上就会被各诸候国践踏于纷乱的战争中。
这是珍藏在山西博物院的一套列鼎,吉琨璋是山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晋国历史是他一直研究的内容。
吉琨璋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这一套鼎呢,它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列鼎,那么这是五鼎,说明当时在晋国的爵位,晋国的国君所使用的,级别只能是五鼎。
当年晋国的国君使用的是五鼎,但数百年后,还是在晋国的疆土上,曾经被严格遵循的礼制已经遭到公然地僭越,和晋文侯五鼎同处一个展厅的还有一组形体相对较大的七尊青铜鼎,而这组鼎的拥有者竟然是晋国的一位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