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密云,古为燕国渔阳郡,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稷下学者的神奇传说,这位学者名叫邹衍,相传邹衍在辅佐燕昭王时的一个春季来到密云,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于是他便在密云的一个山头上吹起了律管,演奏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邹衍吹律之后暖风随即而来,阳光明媚,冰消雪化,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年庄稼长得特别好,五谷丰收,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为了纪念邹衍,当地老百姓曾经修筑邹子祠,数千年过去,曾经香火繁盛的邹子祠早已难寻踪迹,但黍谷山上不断变化的光影之中似乎依然能看到这位战国时期可以尽言天事的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邹衍的身影,邹衍吹律的背后其实是利用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邹衍就是一位主张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学者,邹衍喜欢谈天事,创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想象,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假说大九州说,他认为中国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九个像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合成一个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周围有大瀛海环绕,这才是八极,在那里才有八个方面的终极之处,中国只是整个大九州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大九州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学者对世界的思考。
子曰,学而时习之……
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而在曲阜的孔庙的祭孔大典最为热烈。
自汉代开始,在祭祀孔子的时候开始有其他的儒家人物陪祀,这些陪祀的儒者都是后人认可的历朝历代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中间有孔子知名的七十二弟子,有战国的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等人,这些陪祀者数量最为庞大的时候有150多人,他们或者和孔子同处大成殿,或者列于大成殿东西厢房之中,一起享受后人的朝圣,然而当人们把最繁盛的香火供奉给万世师表的孔子以及诸多儒家大贤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没有注意到,可以比肩亚圣孟子的大儒荀子却不在其中,荀子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学宫长,是当时最知名的学者,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子没有出现在孔庙配享的塑像中并不是疏忽,而是他的主张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长久没有得到认可。荀子名荀况,是赵国人,出身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荀子却心向儒学,也是因为出身三晋,荀子的儒学有了不同寻常的法治的色彩,他也更看到了人心之恶。
和孟子提出性善论讲究仁爱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他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善,正因为如此,所以需要礼义来教导民众,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所以礼法是统治的要义,统治者要隆礼重法,以外在的法规来规范人民,荀子一改儒家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反对法先王的说法,提出法后王,这使他的思想带有了因时变革,与时俱进的特点。
蒋重跃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