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许咀头 作者:李国春

家在许咀头 作者:李国春

2019-12-19    09'35''

主播: 安徽婉彤

300 6

介绍:
家在许咀头 李国春 1 劳作了一天,日入而息。万籁不再喧嚣,听长空鸣雁,渐渐沉入梦乡。霜晨早起,和风送入耳畔的第一声,还是雁鸣。家在许咀的章董事长说:初冬的许咀,最美尽在早晚时分:湖草凝露,万木萧森。蒹葭落雁,水止风静。 站在村外高堤之上,极目远眺,六合沆漭,仿佛置身在乌有之乡。此刻,摩荡了一夜的沆瀣从接天的长河外涌来,从千百口湖汊塘堰中腾起,笼罩着一座座村庄。想想章君的描绘,观照这堤外的云烟,果真是万物散殊。 东方露出微曦。雾霭弥散,水天相接处,呈现出村庄树木与草场,浩汗的湖面波光粼粼。堤上的杂树已归于枯寂,而呈现生命精神的是村头的几株寒柳,英姿卓荦。 2 远处烟云,由灰白变成赭红。初阳腾转,由小变大,由远及近,被一层层彤云烘托着,显得特别的骄贵,脑海里竟跃出姚鼐先生二百余年前见到泰山的那一轮红日来。时常叹服,先生笔下仅 “须臾成五采” 寥寥五字,就写出了泰山红日的真元气象。初冬,许咀湖上的日出,初始驾雾腾云,倏忽间又拨云见真,呈显洛神似的万方仪采,顷刻间,那出水吞云的缥渺迷离,虽不同于泰山日出时的浑灏,却也让人有一种真如般的生命体验。 3 暖辉倾洒在许咀滩涂,长河拉远了距离,高堤突兀,蜿蜒九曲,将湿地分成无数个塥汊沟宕,阳光下,尾尾芦花灿若金凤,昨夜南下的群雁就栖息在这丛丛芦苇之中。当太阳还在湖底时,晨曦初露,鸿雁便是湖上人家报晓的天鸡,先是一声两声的孤鸣,“嘎” 然凄清,闻数里之外有早行人对语,便“嘎嘎” 然和鸣起来,阵阵清唳,响彻旷野。 本来不指望当日能见到雁阵,直等到巳时,正欲离开湖滩,猛听得东北隅“嘎、嘎、嘎” 声随风席卷而来,一行人抬头,嗬!数千只大雁整齐得像两只巨大的纸鸢,黑压压排次凌空,朝着一个方向,一会儿回翔,一会儿颉颃。人生无处不离际遇,此时,一个外乡人,站在许咀湿地,有幸能见到这么大的雁阵,真是机遇难逢。 4 微信的那一头,友人纷纷点赞,从许咀头实时发出的湖上风光图片,真实而唯美。而友人T君却发出了另一番感慨:小时候在这河边守候取鱼,漆黑的夜,刺骨的冷,水鸟凄厉,令人悚怖,第二天清晨,一头的霜冰。于是,发誓要逃离这个地方。其实,美是需要二境相映照。物质匮乏的年代,譬如这冬天的湖上,彼时有童子寒夜值守于鱼梁,霜冷长河,野鹜鸣嘶,饥寒交迫,忧惧交加,在彼童子眼里,这湖夜有何美呢?正如西哲尼采在《生命的时钟》描写大宁静时所说:我的生命的时钟在呼吸,指针在行走,我永远没有听到这样宁静在我的周围,所以我的心恐怖了。人困乏其身又劳其筋骨,美为艰难困苦所敝障。其实艰辛的过程亦具审美体验,劳其筋骨能增益人的坚忍之志,可见,所谓的“二境” 即物境与心境同契,方能产生美。 5 由此想到三百余年前,在许咀滩涂的另一端松湖之滨,那位湖上翁张载,他是相国张文端公的二哥。文端公写有多首诗赠与他的兄长,多状写嬉子湖上风光,其中一首《湖上》,有“朱樱碧笋鲥鱼白,不羡人间万户侯” 之句,诗虽写湖上风光,不是赠他兄长的,却道出那位湖上翁的心志。张氏先贤虽处熙朝盛世,百姓生活也非家家康宁,之所以面对耕稼渔猎,常怀审美之心境,乃因在劳作中虽有艰辛之苦难,但能常怀常人所不具之坚忍不拔之志,苦难过后,卓然有悲悯情怀,诚如T君。可见,艰苦卓绝,更能体味出大自然所赐予的风物之美。湖上公如此,许咀先民们何尝不是如此。 古贤有尊圣希颜之心,纵使艰苦备尝,仍不泯陋巷之乐。许咀村民迈入新时代,祖先的苦难已消融在湖天草地,如今已独擅天地之大美,安居乐业,羲皇复见,岂不乐哉?! 6 许咀湿地处嬉子湖西北隅,是嬉子湖上的一颗明珠。国家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如退耕还湖、引江济淮等分步实施,许咀湿地生态得以复原,水草丰茂,传统的渔耕之苦,变为鱼潜雁栖之乐。听说许咀村也有规划,近期内将兴建通往湿地深处的水上栈道和候鸟景观台,这些举措如能实施,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许咀湿地的旅游前景十分看好。到那时,许咀将利用天然良滩,让游人一览湖上风光,滩涂十里,水天相接。鸿雁北归,春草如茵;长堤拂柳,芦荻萧散。断鸿零雁,白鹭回翔。渔歌互答,稻菽归仓。赏此良景,千回不厌。生在许咀头,真是不羡人间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