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无心却有意》老于头

《回看无心却有意》老于头

2017-01-30    08'05''

主播: 思懿儿

414 10

介绍:
《回看无心却有意》 年关已至,被关卡了一卡,奔年的步伐不免踉踉跄跄,奔年的思绪不免曲曲拐拐,故人旧事无端奔涌而来,逼我拿起纸笔。 第一个是奶奶。 奶奶读过私塾,断文识字,会用金坛方言读小说。她说,扫地要扫壁根,抹桌要抹板凳。这是说做事要周全细致。她又说,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这是教孩子礼貌的最简洁的方式。我幼时没有学前班,她是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既是人生的,也是文学的。 第二个是父亲。 小学三年级,父亲从他工作的单位,带回两本长篇小说,《狂飙》,写四•一二以后的农民革命。《草原小骑兵》,草原人民的抗日战争。这是我小说的启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仅爱读,还学会了写,我写作的第一功,要归于我的父亲。父亲一直热爱阅读,迄今不变。 第三个是堂伯,于建之。 他在邮局工作,家里有大量的报纸和杂志。幼时去他家,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连马桶角落都不放过,每本杂志和每张报纸都要读完,这一天就过得非常充实了。 第四个是冯剑郁。我大学时代,南通医学院的图书馆管理员。 大学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自我支配时间。我们老师说了,上我的课,只要不出声,随便做什么。基础医学是非常枯燥的,我的大部分同学是睡觉,我是看小说。就要说到冯剑郁了,他好像刚从复旦大学的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知道我喜欢看书。别的同学一次只能借一本书,我能借十本,最新的书到了,我都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把喜欢的书都借了,压在枕头下面慢慢看。现在回顾一下,对我一生都有影响的穆旦的诗歌,高阳的小说,钟惦棐的影评,都是大学时代开始阅读,并保持到今天的! 第五个人,是前几天忽然想起,并由此才联想到其他人的。他叫沈玉琪,我1989年在江阴人民医院实习时的大内科主任。记得第一次内科大查房,我们实习生跟在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后面,朝病房走去。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说到了某个武侠小说,被他听到了,他居然把一群医生晾在一边,和我谈起当时几位武侠小说作家各自的优劣。我记得说到了柳残阳,他很吃惊,因为,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而柳残阳是他的最爱。后来,我曾经到他家中,借过武侠小说。他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有八十岁了。 为什么在这个年关,既踉踉跄跄,又曲曲拐拐,是因为人生真的很奇妙啊。熟悉我的很多人,都很奇怪,你居然会写小说,作品还马马虎虎过得去。问得多了,难免在心里自我怀疑。在常人的印象中,文人应该彬彬有礼,德才兼备,进退有据。而我呢,似乎都不具备。除了工作,我爱喝酒,酒多了话多,指手画脚。烟瘾也不小,常常以烟佐酒,匪气甚重。每月呢,还跟同学一起小小赌博,赢了高兴,输了沮丧。读书呢,也不是很有计划,东一本,西一翻,想让我系统地谈谈问题,我也不会。日常生活大大咧咧,口无遮拦,无意中得罪的人不少,好像也没有改正的打算。以此品性,我怎么会写小说呢? 我想,人生的奇妙,正在我一路走来相逢的这些人,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不断地给予我扶正和纠偏,营养和充实,推送和引导,示范和教诲,让我这个看上去没有文气的人,拥有了一颗文心,其实是人心。 回看无心却有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