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我可以穿红睡衣吗,求你了,我真的很喜欢!因为……”小主人公凯莉对妈妈说。讲到这里,我加入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宝贝们,如果你们是凯丽的妈妈,你会怎么办?是坚持穿你给她选的黄睡衣,因为你认为黄睡衣更保暖,还是听听女儿讲一讲,为什么想穿红睡衣呢?”
此刻,教室里静静的,宝贝们目不转睛,沉浸在故事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用心思考着什么!接下来,我继续说:“你们的妈妈会让你自己做决定吗?还是总让你听她的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妈妈,”我停了一下,然后蹲下来看着宝贝们的眼睛,带感情地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真的很喜欢红色!”这一刻,好像我变成了孩子,眼前的宝贝们成为了家长,都在严肃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这一问,好像把宝贝内心的什么东西呼唤了出来,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凯丽,曾经面对妈妈给自己的建议,不知是坚持自己的还是听妈妈的?
我想告诉孩子们,面对不一样,我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妈妈是为了你好,但希望你也能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再听妈妈的建议。
而对于我们做家长的来说,往往太急于把自己的观念与想法告诉孩子,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多么的爱他,关心他,但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就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如果变成拿“我们认为的好与对”强加于孩子,让孩子遵照着去做,那么,可能即使孩子做了,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其实,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即使了解,她的行为真的要与你的每一个想法切合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的眼睛保持一个高度,用爱与胸怀多倾听,多理解,多包容,尽可能地去接纳孩子的每一个当下。如果有让我们生气或起情绪的地方,想办法让我们自己先安静下来,再去与孩子沟通,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以情绪应对情绪,真正把关心与爱变成一场与孩子的“观念之争”!我认为,为人父母,要有能力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情绪与话语负责,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因为,你的每一个行为与话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听在心上。
在故事的最后,凯莉还拿出了她最喜欢的红色颜料挥笔作画,自由自在,真好。我为现场的每一位孩子也发了一支画笔,在我的歌声中,孩子们也自由表达了起来!“亲爱的妈妈,请你听我说,我最喜欢红色,红色最棒啦!亲爱的宝贝,我来和你说,其实妈妈并不懂,你喜欢什么?今后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说,说说心中的难过和快乐!现在,妈妈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红色最棒了!宝贝,妈妈会永远爱你的!”这首歌是我读完了故事后有感而发,为孩子们写的一首歌谣。这个故事没有那么好讲,因为情节并不连贯,只是说凯莉喜欢红色的袜子,红色的外套,红色的靴子等等,一个个片段组合而成。我为了给孩子们更好地呈现,把每一个片段用自然的情节串联起来,然后自然而然的过度,还增加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小细节,希望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
结束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画作展现给我看,其实,这是孩子们聆听与吸收了故事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画,表达出来的过程。他们的画中体现了当下听完故事自己内心的模样。我会把每一幅都珍藏起来,因为每一次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每一次的感受与表达更是独有的,成长中的蜕变不就是由一次次微小的变化组合而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