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五不惯”、“三不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父母若做到“五不惯”和“三不管”,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
五不惯,家长千万别心软。
1. 孩子没规矩,不能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凡事都应该有底线,不能触及原则。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管教,他就怎么成人。从小教会孩子了解社会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开始会很难,但孩子成长后,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2. 孩子不尊重长辈,不能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有的孩子因此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这点父母一定不能惯着,对长辈有礼貌和教养是非常基础也非常必要的。一个在家里对长辈不敬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懂礼貌为何物,这样的孩子,很容易长歪,也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3. 孩子不懂感恩,不能惯。父母疼爱孩子,常常以孩子为中心,其实很容易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什么好东西都想自己独享,认为父母甚至他人理所当然的得让着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则会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为人父母不但要给孩子爱,也要教孩子学会付出爱,更要让孩子懂得感恩。
4. 孩子任性撒泼,不能惯。每个孩子都有任性、不听话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所以面对孩子的任性妄为,父母的态度是关键。原则和底线问题,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5. 孩子不做家务,不能惯。父母一味娇惯、包办代替,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还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做家务,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
三不管,孩子更有出息。
1.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管。 “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培养他勤劳肯干,踏实上进的习惯,坚韧不拔,无惧磨难。这样做事,才能成事。
2. 孩子的小秘密,不要管。父母想要了解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窥探孩子的隐私。所以,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间。
3. 孩子该受的挫折,不要管。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父母要是帮助孩子排除一切障碍;无疑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自然也会随之退化。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他能承受的挫折,就不要管。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孩子有了生存的本领,才能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