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书: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  读:匆匆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书: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 读:匆匆

2017-05-24    14'27''

主播: 书香安泽

576 10

介绍: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祁县孔妈妈孤儿院有感 2017年5月21日,正当520、521在朋友圈狂秀的这天,随同美乐爱心小分队来到了晋中市祁县孔妈妈孤儿院。 孔妈妈,原名孔贞兰,又作珍兰、真兰,与新中国同龄,过花甲,近古稀,驼着背,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打26岁收留第一个弃婴起,40多年来孔妈妈夫妇已收养了40多个孤儿、弃婴。 泪与思潮涌,从哪儿说起呢? 人性善,人性恶?争论了千年也争不出个迷样。在这里,善恶交织,相互辉映。孔妈妈等人们的善映出一些且算是人的人的恶。一些且算是人的人也映得孔妈妈夫妇等人的天地善良。 何出此语呢?众多人为的孤儿的亲生父母何在?孔妈妈的诸多孩子,有智力不正常的,但也有许多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留意了一个小姑娘,语言、行动非常敏捷。我问常智老师怎么回事。原来小姑娘天生唇裂,前些年才做好修补手术。唇裂!这两个字就能够使亲生父母抛弃孩子吗?人性之恶啊!委屈得宝宝牙齿格嘣嘣响,眼泪滴溜溜出来又憋了回去。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在解枫老师怀中开心地露出笑容;当我看到一个孩子在武波老师怀中幸福地睡着;当我看到一个孩子在李一凡老师怀中很乖很乖;当我看到一个孩子在李星老师怀中开心得大笑,这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闪亮、母性的使然,还有孤儿的祈盼。这祈盼,犹如久旱龟裂的土地,多么渴求雨水的滋养啊!孩子的亲生父母们,你们可知孩子有多想多想,多想多想,多想多想得到娘亲的抱抱啊! 孔妈妈在里屋的炕上守着一个孩子给我们讲了这个孩子的事情。两岁左右,脑积液,手术引流……听着孔妈妈的口中“活着,活下来”,那一刻,你会从骨头缝里感受得到卑微的一条命在呐喊:活着。 还有好几个特殊的孩子:脑瘫、唐氏综合症、心脏补缺…… 当镜头聚焦于此,谈什么发展,又谈什么功名?只有两个字:活着。 在这里,总有一种精神,让人热泪盈眶。也总有一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孔妈妈说,从不考虑明天是否有衣食,要把今天过好。是啊,当一个家庭,十三姐、七哥、八哥、十四哥,晓弟、雪弟、园弟……这么排下来;当一盒纯奶,几个孩子每个人吸溜几口地喝下去;当几个残障的孩子驴打滚似的仰躺在炕上、地上…… 流泪吗?没用的。此刻,谈什么都是零,唯有活着。 我无法想像,也不敢想像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宏观上和微观上该如何保障孤儿、弃婴降临人世间那一刻的权利? 令孔妈妈感到开心,笑容展露的莫过于她的全家福。她告诉我们,有15个孩子正在念书,并对美乐小分队的孩子讲,爸爸妈妈供你上学,你的任务就是要好好读书,该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就是要好好学习。手机、电脑不要弄来干别的。干啥?查个资料、找个知识。孔妈妈指着全家福幸福地说,前排右一,老大,现在外做泥瓦工,每天能挣200块钱。后排小伙子在祁县县城理发店打工,每个月能挣1600块钱,孩子自己只花300元。还有一个在北京读技校。还有一个二女儿出嫁了。去年二女儿的孩子过生日,原来计划一家三口在外吃点饭,到后来三口人一起回来孤儿院做的大锅菜…… 孔妈妈说:“大孩子能养活了自己了,也都会回来孤儿院。” 是啊!活着就好。对于生下来就被爹娘扔掉的孩子来讲,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对孔妈妈来讲,还有什么能比孩子们能够养活得了自己更重要? 来自西安的一名义工给我们讲了他的心路历程。志愿者的动力就源自虔诚的信仰。他对我们讲,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做好三件事。一是去一趟最好的图书馆,二是去旅行,三是去一趟孤儿院。我常想,何止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如此。 听完义工的宣讲,在李星老师等的号召下,我们拿出手机,进入美乐爱心小分队微信群,点开《让世界因我而美丽》,全体队员在孤儿院朗诵了这篇文章。 读着读着,看着孔妈妈家中亮字辈的男孩,艳字辈的女孩,健康的,残疾的,不由想起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后记:常常想,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释迦摩尼佛,还是耶稣,一个“善”字都贯穿其中。常常想,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法律层面、政策层面,也应发力。常常想,孔妈妈也快70岁了,孤儿院以后的出路在何方?常常想,除了活着,怎样才能调动整个社会给予孤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