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此刻我正在往家赶的路上,刚刚上完两节课,明天下午还有两节课。我觉得工作一周了,无论如何我都要回一趟家,见你一次。
妈妈是当老师的,工作忙碌到没有周末已经不算什么事了。当然我不认为生活全都是工作。我的朋友圈里有美美的照片,有好看的衣服,还有养心的文字,最近妈妈又爱上了朗诵,朋友圈又多了好听的声音。多么忙多么累,妈妈都有一块自留地,就是妈妈的朋友圈。我这块自留地里,没有种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也没有种时代的社会精英,只种了有点物质又似乎精神至上的我,也许妈妈的理想生活就是:食着人间烟火又能偶尔躺在云朵上做做梦。
你是男孩子,怎么看妈妈的朋友圈,并不重要,当然实事上你不玩朋友圈,也就是妈妈在这里一厢情愿地给你说说,分享一下我目前的生活态度,有点强迫你的感觉啊,亲爱的孩子,允许妈妈不完美好吗?
由于是周末,高铁满座,妈妈以为疫情会限制人们的脚步,看来并没有。我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把口罩拉到了下巴颏底下,她站在过道里,拉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她一刻也没有闲着,一会把头转过来,眼睛笑得弯弯的;一会又撅着小嘴巴把脸贴在行李箱的拉杆上;行李箱也没有闲着,被她拨弄过来拨弄过去。她的妈妈站在她前面几步的地方,奶奶紧跟着她。从行李判断她们应该是刚刚下了飞机又坐上了高铁。我站在她们不远处,在临下车的这段时间里,看着小姑娘,心情特别愉快,自然想起了你小的时候。
孩子,人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一定是有选择的。当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这种选择应该是很自然的,潜意识的选择。
下了高铁坐在Brt上,我的余光似乎捕捉到了什么,我不由自主朝车门的方向看。有一个黑人,估计是哪个大学的留学生,他抓着扶手站着。他身后两个初中模样的女孩子,他的左边是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男青年,他们四个是站着的,其余的人都坐着。全车的人戴着口罩,这个黑人除了肤色没有什么和大家不一样的。他身后的两个女学生距离他不到一米,两个人头对头看着手机悄声说着自己的事,并没有注意前面站着什么人。他左边的那个男青年站得很直,身子紧靠着后面的把手护栏,对着黑人的侧脸,和黑人保持了一米以上的距离。
孩子,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如果我也站着,站在黑人或是白人的附近,只要空间允许,我一定会和他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不是种族歧视,我什么也不想就会那么做的。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人的本能往往特别简单,比如公交车上,男人和女人会保持距离,陌生人之间会保持距离,不同种族的人会保持距离,距离似乎是一种保持安全的常用方法,或着说保持距离只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我记得你和我讨论过中国黑人的事,你的态度是不能听信网络上带有煽动情绪的信息,你说种族或是国籍并不决定人的素养。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孩子你读的书越多,看问题就越有道理或是越公正。妈妈已经跟不上你的节奏了,虽然也在不停地努力,毕竟不如你,你充满青春活力,记忆力好、思维能力也好,妈妈仅是走过的路和桥比你多,生活经验比你多而已,这些随着年龄增长你也会拥有的。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而书籍就是养育思想的沃土。妈妈看着一个小女孩满心喜欢她,那是人的本性,看到一个黑人会有一点想法,也是人的本性。本性似乎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但妈妈想思考得再深入一些,或是想解决一些困惑,就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从这点来看,本性的某些方面也是有区别的,而决定这个区别的恐怕就是读的书和曾经的见识了。所以孩子,妈妈希望你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做有思想和有见识的人,不负韶光,能够享受世界的美好,也有能力善待弱者。
爱你的:妈妈
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