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祥说教育~572】
中——
我喜欢“中”字,书写时当把一竖拉长,颇似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若使口字横向放宽,又似厚重的男子汉。既不拉长,又不放宽,乃中也。
而中国文化里的“中”,让我思考多年,越思考越值得思考,颇有味道。
“中不中?””中”。这是河南朋友相互间交流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我欣赏。此“中”乃肯定之意,是的意思。中国之中和中华民族之中,就来源于河南话之“中”,此乃是大贡献!
中:道本源的状态。
中,和也——《说文》。
周文王说:易经的核心是求中。
北京故宫中和殿,高挂着:“允执厥中”。
中,在易经里是最佳位置,一种非极端的最佳状态。
黄金分割是——中正。
若避免物极必反,胜极而衰的危险发生,乃取中也。
汉代的“未央宫”就是求中。
中是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大道。大道至简。
吃饭不能太饱,是求中;
说话留有余地,是求中;
做事不能太绝,是求中。
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占尽,乃中也。
化学有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不酸不碱乃中和。
教育有“中和位育”,是教育的最佳着落点。教育家潘光旦老先生一生执着于“中和位育”。
道是事物的自化结果,向中也,乃中也。
教育的自化取向会是,中也,中和位育——自然生长是也!
2019年6月12日清晨于女娲故里。
(包祥:艾瑞德国际学校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