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的郑重声明:
各位听众朋友好!
分享《大学》、《中庸》、《孟子》之前,我就此分享内容说明一下。关于我此前以来所分享的长篇儒家思想学说均整理自我所仰慕的国学老师墨白的公开讲学。众所周知,早前分享时皆注明过出处,后来便未在发帖中提及,只是群内交流时偶会告知出处。近日有群友提及转载刊发,因有版权问题,并非我本人著述,所以再次严正声明:请个别群友切勿自作主张整理发表以谋取利益,并请尊重我恩师的劳动成果!所分享内容,请各位群友学习、了解即可,勿作它用。谢谢!
第一讲
在讲《大学》、《中庸》、《孟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以有《大学》、《中庸》、《孟子》。《大学》、《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最早它们的地位和《礼记》中其他的47篇文章是一样的,没有高低、隐显之分。为何这两篇文章从49篇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宋元明清,特别是元明清三朝读书人的必读文章?而且对8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四书学的建立。
四书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及它的来龙去脉。这两篇文章出自儒家十三经当中的《礼记》,《礼记》原本是儒家《礼经》当中的一部经书。《礼经》是由《礼记》、《周礼》和《仪礼》这三部书组成的。《周礼》是周朝时期的官制,以周朝的官制来阐发儒家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仪礼》是周礼具体的仪轨、形式,以及礼的具体步骤。《周礼》有6篇,《仪礼》有17篇,《礼记》一共是49篇。自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就不断的阐述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到汉代的时候就写下了两百多篇儒学论文。经过汉代刘向、戴德、戴圣的编订、删节,从中选出了一些比较精要的文章。
戴德选了85篇,编成了《大戴礼记》。戴圣选了49篇,编成了《小戴礼记》。所以《礼记》有大戴礼和小戴礼。大戴礼后来因为没有列为天下读书人的必读书,久而久之就消失了,到清朝时期有儒者重新把大戴礼编辑起来,但已经不是本来的面目,所以大戴礼并没有流传。
而小戴礼的49篇则流传了下来,并且越到后来它的地位就越高。到了宋朝以后,《小戴礼记》就成为了《礼经》当中的重要经典。汉代时候的《礼经》指的是《仪礼》,汉武帝表彰五经的时候表彰的是《仪礼》。到了宋朝以后《礼记》就逐渐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经》本身是三部,它们在各个时期的地位不大相同。
《大学》、《中庸》就是《小戴礼记》中的两篇文章,第31篇文章是《中庸》,第42篇是《大学》。那为什么这两篇文章从十三经中脱颖而出?它们何以突然之间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下一讲我们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