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〇六九年,王安石开始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在他任职期间,实行了变法。变法的中心是抑制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垄断和兼并。这一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对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围攻,政治上打击,而且还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司马光极力叫喊“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也”,等等。王安石痛斥司马光的无耻谰言,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战斗口号。
“祖宗之法”到底可变还是不可变?这个斗争,实质上是关于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还是向后倒退,社会需要不需要改革的一场激烈的大辩论。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继承孔老二“对王公大人要畏敬”的儒家传统,拚命鼓吹所谓“日月”、“天地”、“万物”、“性情”都是不能改变的陈词滥调,宣扬效法祖宗旧法,反对社会改革。王安石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尚变世,天道也”。他猛力抨击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复古主义,指责他们把“太古之道”作为万世不可改变的原则,不是愚蠢就是借以骗人。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停的,变化运动的原因就是在于“五行”(水、火、木、金、土)对立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新生的东西代替陈旧的东西,这是自然(天)和人类社会(人)的共同的变化趋势。王安石这种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有力地粉碎了顽固派的“道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谬论,成为他坚持“后世不复古”,坚持推行改革路线的思想武器。他提出了“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的主张,从政治、经济、军事、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力地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