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水墨江南
作者:刘永昌 朗读:萧晗 配乐:雨碎江南 我生活的江南小城,应该是水墨画的故乡。她的美,定会让你不忍离去。打这里走过的人,总禁不住惊叹:出门有风景,入眼皆画卷。 行走在江南,我仿佛成了画家。
溪流环绕的田野,是我的书桌;四时变换的风景,给了我灵感与创意。在花红柳绿的原野上,我看到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日,画卷是那么鲜活;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景,采莲女的笑容何其纯真;看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满山的红叶在笔端飞扬;看到了“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冬境,银色的世界更显几分娇美。当我轻轻挥动手中的笔墨时,哪里分得清是我的墨香,还是田野的芬芳。
行走在江南,我仿佛成了诗人。
轻轻地打开眼前那一卷沧桑的江南画卷,总会想起一些事。望着静静流过身旁的汨罗江水,不禁会想起那位双眼写满忧伤与失意的诗人。忆往事,看今朝,我不禁会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缓缓前行,出现在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的荔枝树。摘果实,品佳肴,你会不禁吟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来过这里,你才会懂得,他的脸上为何总是挂着笑容。你或许会惊叹,那些诗词为何会来得如此自然,如此让你难以割舍。
行走在江南,我仿佛成了哲人。
有人告诉我:“江南,如今是用来怀念的。”听到这话的那一刻,我的心痛真是从心底涌起,久久不能抚平。我记得,月华之下,聆听着“清泉石上流”的潺潺声,偶然会想,生命之水终将流向何方?在山野之间,沉浸于“雨中山果落”的意境里,千年的文化在这朦胧烟雨中荡漾开来。可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又猛然发现,烟雨江南中乌衣小巷的青石板似乎已经退出了我们的视线。也不知道,在雨的乐声中,能否再与那位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悄然相逢。
江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追寻你的脚步,如同追寻我的摇篮、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一帘幽梦。有人说,天下水墨似江南;我却想问:何日江南又如画?
“走过”与“画卷”两个词语,扣住标题,定下了行文主线。开门见山,写作思路明确。
按由总及分的思路行文,可谓脉络清晰。更值得一说的是,分述的内容,以江南之景为重点,突出了“美如画卷”的特点。而对冬天的描写也更换了诗句,更贴合表现了江南之美的意境。
别致的行文方式,让结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