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散文《山水孟浩然(下)》作者:余显斌  朗读:萧晗

37 散文《山水孟浩然(下)》作者:余显斌 朗读:萧晗

2016-01-14    08'03''

主播: 曦之缘·主持人萧晗

198 16

介绍:
山水孟浩然(下) 作者:余显斌 朗读:萧晗 配乐:竹林大千 孟浩然的襄阳山水诗歌,永远让我们自失,让我们检讨,让我们揽镜自照,叩问心灵。 在细雨之夜,或者在夏日午后,挑选一个心情极好的日子,坐在竹林里,或者紫藤垂垂之下,读孟浩然的诗歌,读“回潭石下深, 绿筱岸傍密”,我们的心,会涤荡着一片绿,荡漾着一片翠色;读“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我们的思想,就会化成一朵莲花,不染灰尘,不带污垢,映水盛开;读“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我们的记忆,就会走在山野小路,唱着童谣,踏着满地虫鸣回家。生活,在孟浩然的笔下,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多情,那样的滋味无穷。 唐代诗人,一个个骑着马,或者驴子,走在阳关道上,或者长安柳荫里,为着功名,为着“我辈岂是蓬蒿人”,为着“收取关山五十州”,为着“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目的,积极奔走,上下追求,只有孟浩然转身而去,走入高山,走入白云,走入山水田园,领略着生活的美好,领略着生活的精致。 当别人“朝叩富儿门”时,他却驾着一只小船,在月夜里慢行江面,抱膝独坐,在“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体味一种孤独,体会着一缕剪不断的乡愁。我们,在红尘中早已没有了乡愁,没有了忧伤,没有了一缕扯不断的挂念。 当别人腰金衣紫,“数问夜如何”时,他“开轩卧闲敞”,蒲扇轻摇,衣衫飘然,闲逸洒脱,不受丝毫羁绊,没有一点压力。今天的我们,再也难得舒心一笑,或者泡一杯茶,在西窗下,慢慢地品着生活的悠然。 当别人雁塔题诗,“一日看尽长安花”时,他抱着琴,闲着心,走向茅亭,或者故人的山庄,喝着酒,弹着琴,援笔而书,歌咏心怀,“半酣下衫袖, 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 不觉夕阳沉”,然后,在夕阳下,缓缓归去,走入暮烟深处。 生活的情味,生活的精髓,总是最淡然、最朴素的。朴素的生活,滋味无穷,淡雅悠然,如一朵山涧雏菊,如一串栀子花香。 孟浩然的诗,是唐诗的异数。孟浩然,更是唐人的异数。别人,以感情写诗;孟浩然,则是以人格写诗。 孟浩然注定是山水的,是田野的,是乡村牧歌的,是春花秋月的。因为,他是孟浩然,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孟浩然,没有一丝通融,没有一点谄媚。 古人记载,孟浩然在王维府上,突遇玄宗皇帝,玄宗让他读诗,他没读别的,偏偏选中《日暮归南山》,待到歌咏到“不才明主弃”句,唐玄宗非常不高兴,变了脸色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一气之下,挥袖而去。 唐代诗人,唯有孟浩然能这样,能当着皇帝的面,把自己的牢骚,自己心中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这是一种不畏权力傲视高行的人格,一种白眼权贵的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气概。 孟浩然注定要独树一格,要承前启后,要在唐诗中竖起一座纪念碑,因为,他是那样的高洁,那样的淡然,“灌蔬艺竹,以全高尚”,容不得半点污渍,做不出半分卑躬屈膝相。 他是山水中的一只白鹤,羽翼雪然,纤尘不染,拍着翅膀,在唐代的山水间,盘旋飞舞,寄情高雅,毫无世俗之心,毫无鄙陋之态。 他是雪中的一枝梅花,迎寒摇曳,临风沁香,在唐代的诗歌里,骨气凛然,直挺峻峭,从不卑躬屈膝,从不谄媚讨好。 他是万顷碧叶间的一朵荷花,雅致清纯,一任自然,虽然孤独,却心灵依旧,不受外界沾染,不受红尘污浊。 他注定要光大一个诗派,因为他是山水的知音。 他注定要做为生活的智者,因为,他默默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他注定会成为大唐诗歌的先行者,因为他的人格,他的风范,他的学识,卓卓如竹,矫然如松。 今天,孟浩然已经越走越远,走入千年竖行的文字中,走入水墨风景中,走入江南山水间,走入岁月云烟里。面对唐诗,面对着他在唐诗中驾一叶小舟越走越越远的背影,现代人,唯有低吟着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古诗,来轻轻地对他挥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