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的青春

逼仄的青春

2016-11-30    09'40''

主播: 朗读者张茜

17 0

介绍:
写下这个题目的同时,那些有关青春的记忆就呼啸而来了。青春中的沉默与奋斗,青春里的笑容与温暖,裹挟着当年幼稚的迷茫和疼痛,盘旋在我的记忆里。 生在农村的我,是一个非常不能干的孩子,精细的活我干不好,出力的活我又缺力气,真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爸妈曾经说起,我们家三个孩子,谁考不上学都好,就是我千万别考不上学,太不能干了,都担心在农村过不了日子。为此我非常的自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上初三那年,那时我最担心的,是自己花了太多学费和生活费,却考不上学,让父母的期望和投资落空。那时我住校。每个礼拜,我都买一袋5毛钱的蒜蓉辣酱,用它支持一个礼拜,从来不肯花钱为自己买上一份哪怕最便宜的菜。每天早晚两顿饭,是一两米粥和一个馒头,中午饭是两个馒头,然后用辣酱下饭,永远一成不变,永远津津有味。有时食堂做了馅包子,总是卖完了包子才卖馒头,我打饭有时要问几次:师傅卖馒头不?不卖我就等。每到周六,下午上两节课就放学,我从来都是周六中午不吃饭,省下一顿饭钱,等下课后骑自行车十八里地回家吃饭。 那时候的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初中毕业,考上一个中专、师范类的院校,换一个粮本,走出农村,不再做农民。那时候的我,经常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等我考上了学,我就不这样省钱了,我就对自己好一点。 那时候的自己总是很孤独,在家里,身边很少有同龄人。即使在闷热的夏天,我也会一个人吹着电扇在房间里看书,任由家人和邻居们在门口乘凉聊天。那时我和长辈乡邻打招呼的方式基本就是抿嘴一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只有在学校里,我才觉得是我自己的天地。因为那时我成绩尚好,经常当班长,成绩也基本是名列前茅的。在学校里的我应该还算是活泼的。除了缺钱,一切都好。现在仍然记得,初三住校的我经常因为长了满嘴的泡,涂上一嘴唇的紫碘,非常有碍观瞻。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长期不吃菜,严重缺乏维生素造成的溃疡。可偏偏我的语文老师经常让我在班里范读自己的作文,我就站起来,用手遮挡着我的嘴唇读给大家听。我的一个同学曾经戏言:如果哪天我不去上学,我的语文老师会趴到桌子底下去找我,哪里去了呢?哈哈,我的同学太夸张了! 那个时候自己心里是有喜欢的男孩子的,可是那时候,恋情于我,绝对是烫手的山芋,我怎么敢、怎么可能握在手里。那个玉树临风的背影,那温暖的笑容,只留在我的记忆里。 中考结束后,我觉得我完全发挥失常了,绝望的我走出考场就嚎啕大哭。我的同学说认识我这么久从来都没见过我哭。可是哭泣和眼泪冲不走我深藏于心的愧疚、疼痛与对未来的迷茫。 但是,成绩出来后,我竟然考上了。我所报考的中专学校在我县招收6个人,我的成绩排第二。 我上了中专。我的中专生活比起初中来,委实好了很多。因为总归是开始吃菜了。但是中专四年,我几乎总是在打最便宜的那道菜,几乎也是一成不变的。每顿午饭,我都打一个半馒头,因为吃一个太不解饿,一个半勉强能撑下去。这样每顿饭就能省下一两饭票。我们半年放一次假,每次从家里返校,我都要带很多家里烙好的饼,因为好放,可以吃上一周,就省了饭钱。我们同村的孩子家长和我妈聊起孩子上学的花销,说她的孩子每月都要花千八百块钱,我妈说我半年才花200块钱,还给她织了毛衣,放假回家时还会给家里带些东西呢,弄得人家难以置信。我那时经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话就是:我现在还没有上班,还在花父母的钱,将来等我上班自己挣钱了,一定对自己好一点。 上中专时,我最开心的事,是在那次全省中专生作文竞赛时,学校先组织初赛,我仅得了二等奖。本来学校是决定只上报一等奖的作文的,是一位当时并没有教我的语文老师力排众议,把我的作文也报了上去。结果下来,全校只有我获得了全省中专生作文竞赛二等奖,其他同学全部是三等奖或纪念奖。证书和变成铅字的作文选交到我手里的时候,老师才告诉我事情经过。他和煦的笑容在阳光下如此温暖,让我终生难忘。 等我终于毕业上班了,我开始迷恋于把自己挣的钱亲手交到母亲手里的感觉。为此我舍不得乱花每一块钱,总想把更多的钱交给母亲。直到我结婚,工资才不再交给母亲。刚结婚时我曾一度担心母亲没有了我的工资收入,日子可怎么过呢。可我最终还是自顾不暇了。直到后来,孩子慢慢长大,我也有了些积蓄,终于可以比较从容地回报和孝顺父母了。 钱和我和青春,在我的记忆里密不可分。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伴我成长,是我和我的青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所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