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选播(1):奶茶】奶茶《儿时的年味》(推荐歌曲:李健-童

【作品选播(1):奶茶】奶茶《儿时的年味》(推荐歌曲:李健-童

2017-02-07    22'54''

主播: 坚持读(jianchidu)

70 4

介绍:
儿时的年味 文 主播 / 奶茶 编辑制作 / 坚持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长假、一顿团圆饭、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和一次过了午夜12点还不甘心入睡的生活体验而已。似乎年就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任何一天,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也没有什么期待和任何的实质差别。又是一年的岁末,日子就这样平淡如水的流逝着。 “大姨,你在家吗?我妈想今天把粘豆包、炸丸子、冻豆腐......今天给你捎过去?这几天她们俩(指的是堂姐和堂姐夫)一直就在家忙活呢!今天扫房、炸东西呢!”。当接到外甥女电话的这一瞬间,我的生活才从虚无的年中回到了现实,“做粘豆包、炸丸子、冻豆腐”当这些鲜明的字眼出现在我耳边的瞬间,一个念头马上在脑海中出现,我随即脱口而出“这是要过年了?!你这儿不提粘豆包的事情,我都一点过年的概念都没有了”!一个电话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老家的亲友们在腊月里忙忙碌碌、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我的思绪也一下子被拉回到童年那些遥远的岁月,那些和年有关的一个个画面浮上心头、映入脑海,那些吃在嘴里、铭刻在心里的年味儿也一下子翻涌而出,经久不息。 我的老家是典型的北方农村,中国最传统的民风民俗在我们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典型民风民俗最集中的体现其实就是在对待的过年这件事上,可谓是“年味儿十足”!说对过年的筹备是从上一年开始的绝对不过分,因为农村有讲究,过年宰杀的肥猪、大公鸡生长期必须是跨了年的,这样的 猪、鸡肥美、味道纯正、好吃!另外过年吃的粘豆包、年糕、烙糕、水豆腐等食品的食材也必须是当年秋收的新农产品,新鲜美味!为了过年的年货品种丰富,每一年的春天家家都开始精心耕耘、播种着,心中也都满怀着对秋收的渴望、对过年的期盼! 每年冬天临近腊月的冬子月(俗称,指农历十一月)就有迫不及待的乡亲开始宰杀肥猪,在宰杀肥猪前几天,乡亲就开始在村里的十字街头宣布宰杀的具体时间,同时对要好的亲友、街坊邻居发出热情的邀请,宰杀的前一天找好帮忙的屠夫和亲友,第二天一大早,全村几乎都可以听见乡亲们互相协作的抓猪声和肥猪被宰杀前夺命奔跑的呼叫声、以及最后肥猪放弃挣扎的叹息声和乡亲成功的欢呼声。接下来就是一帮人在乡亲的家里精心为晚上的杀猪宴做准备,血豆腐、杀猪菜、溜肥肠、炒下货、凉拌肘花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传统菜品。尤其是杀猪菜那是满满的一大铁锅,木火熊熊的燃烧着,大家喜气洋洋的拉话家常,看着铁锅里的五花肉、血豆腐、冻豆腐、酸菜、粉条子、大骨头等在锅里冒着热腾腾的热气,眼睛里、脸庞上洋溢着生活的满足和希望,似乎一年里所有的喜悦都在这里浓缩了也升腾了!晚上,隔着很远都能听见乡亲家里高声划拳、鸡、虫、老虎、杠子的酒令声和着你来我往的高声阔论声,声声不息,打破寒冷的冬季寂静的夜色。这一天一般都是我最不开心的一天,尤其是自己家里宰猪的时候更甚。听着肥猪撕心裂肺的嚎叫,看着猪鲜血直流的颅腔,我的心就闷闷的,喘不过气来。尤其是自始至终闻着家里所有的角落都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从小不吃肉,当天晚上所有和猪肉有关的菜我都拒绝,在别人嘴里属于当天最有味道的杀猪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今日想来依然无法解释其中的原由。 一进腊月,乡亲们家家开始磨面、磨豆腐、都是纯手工石磨 ,三五成群互相帮忙推石碾子,一般这都是家里女主人和孩子的乐趣。尤其是推石碾子磨面,我特别喜欢,也因为过分的好奇和喜欢,右手大拇指的指甲还曾经被石墨碾掉过。虽然指甲已经重新长出完好如初,但却在我的心头铭刻下不灭的印迹。没见过石墨的朋友肯定难以想象,推磨怎么会碾到手呢?其实磨面是需要最少三个人配合的工作,两人负责在碾子的两端借助圆木棍一前一后推行,轨迹呈圆形循环,需要另一个人在两人之间用手或者小笤帚负责将碾压后的米重新归置到一起,如此循环往复。但其实三个人是有节奏配合的,扫面的人节奏慢了 ,就影响推磨的人的速度,快了就容易把手塞在碾子底下,不幸的是我当时看着简单,觉得好玩,结果出了事故,碾了手指,自然鲜血淋淋,终身难忘了!哈哈,当时还担心从此残疾终生呢!多亏指甲具有再生功能!也为我们中国的残障事业做出了微小贡献! 准备好了食材就开始是家家户户在自己地盘上的精心制作了,农家水豆腐热腾腾的出锅了,一部分吃鲜的,一部分直接放入室外冷冻、豆皮也一张张的被摊平、晾干,发面、煮豆馅,然后就是一锅又一锅的金黄色的、黏黏糯糯的豆包出锅了,最后一锅锅 的豆包冷却后被整整齐齐的码在一人来高的大缸里。除了豆包外,爱好特色食品的乡亲还会撒年糕、摊煎饼、摊烙糕、炸油条、大果子等,还有最重要的一天在老家被称为“走油”,就是炖骨头、肘子、烧肉、炸丸子、豆泡一系列需要制作“硬菜”的架势。我家每年都是一样不差,样样齐全的。勤劳智慧的妈妈留给我和弟弟的满是浓浓的爱和年味,一想起自然是口水涟涟,虽然她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四年了,但爱和她赋予我们的独特年味儿一直都珍藏在心底最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永生不忘。 准备好了年货中吃食的部分,家家户户还要选择 良辰吉日扫房、糊棚,贴对联(即春联)、挂灯笼,最讲究的还要说糊棚和贴对联。有人也许都弄不明白糊棚是什么?贴对联有啥讲究的?买回来贴上不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老家贴对联是要请村里德高望重、毛笔字好的人手写,我的父亲就是每年村里最初唯一指定的人选,年年忙得不亦乐乎。糊棚就更是一个技术加体力的活,讲究。分报纸、和白浆纸两种,说白了就是给家里土坯房子或者砖瓦房子内部进行装饰,那会儿还没有涂料或者墙壁膏,也或者经济条件有限吧。反正我小时候最流行的就是糊棚,将面粉熬成浆糊,严丝合缝地按照报纸或者白浆纸张的大小有规律在房间的四壁及房顶进行粘贴,边对边、角对角,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报纸因为材质粗糙、颜色偏深,贴的稍有不齐整的地方也不是很显眼。白浆纸张则不同,颜色浅不说,纸质也更娇贵,尤其还要在木头架子上仰着头横平竖直的贴好,难度很大,糊棚的工具特简单,就是一把小笤帚,拿上提前刷好浆糊的纸张对好位置刷刷几下。村里糊棚最好的高手只有一个,就是我的父亲,糊报纸的时候一般人可以讲究,凡是想糊白浆纸张的乡亲都是一进腊月就早早的和父亲打好招呼,排好时间。一般情况下,一间屋子糊报纸用半天时间即可,要是白浆纸张最起码一整天,而且还得起早贪晚。每一家糊完棚一看,就觉得家里亮堂堂的了,接着贴上年画、对联,福字,家里都是一派过年的崭新气象。全村一百多户,每个人几乎都是为自己的小家而操持着,唯独我的父亲每到腊月就是全村的焦点人物,家里天天进进出出的乡亲们,一会儿送红纸,一会儿取对联,一会儿约糊棚,一会儿又约着婚丧嫁娶任主事人的时间。很多时候他都是忙完别人家的事,接近年根儿或者是在除夕之夜还在加班加点,总听到母亲的些许抱怨,但他从来默不吭声,似乎一切都是他的职责。 腊月里所有的忙碌与紧张似乎都是为了除夕夜里这顿丰盛的晚餐,无论吃的多与少,都要力求丰盛,表示来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除了例行的守岁、看春晚、放鞭炮这些处处可见的年俗。大年初一早起吃过早饭后的拜年活动可谓声势浩大,老家拜年都是走街串户登门拜年,不是简单的走亲戚,几乎家家都得去,六七点天不亮就开始拜年,我们腿脚利落的孩子也要跑到快中午才结束这项大工程。那时候家家准备的都是简单的苹果、梨子、瓜子、花生和普通的水果糖。但每家的主人的开心和热情却是无比的高涨,那是新年的第一天,每个人浑身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气。似乎关于年的话题和画面还有很多,一时之间无法全部概括。 年龄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好,似乎那些年的那些属于年特有的味道不见了,都不知道丢在了哪里?我相信有我这种想法的人不计其数,就连生活在农村的亲友也常常这样感慨。 我知道这些年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丢失了对劳动成果的珍爱之心,丢失了对生活的热忱和希望,丢失了劳动者的淳朴本分,只顾着随波逐流的盲目前行,而忘记了关照心灵、传承民俗、传递希望。精神财富的传承不应该完全被物质追逐的脚步所取代,精神就是照亮我们生命的火炬和灯塔,失去了精神的依托,物质的享受也会沦为生命中孤独的暗夜,凄冷、悲凉。无论何时何地,希望都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前提。我们需要追求伟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但请一定带好旅程必备的精神行囊,山高水远,一路风雨兼程,有光明和希望,人生旅途即使荆棘密布、艰难险阻,但心灵满室皆是阳光,何惧未来之路走向何方? 年味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我们对点滴生活的 经营和诊视,每一次人生的收获和努力都是我们自己的“年”,都值得珍惜和分享。 又是新的一年,对于每一个人都意味着又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带着我对儿时年味的美好回忆,也带着对明天的憧憬和希望,我们一起辞旧迎新、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大年!我在这里祝福自己和有缘的朋友:鸡年吉祥,大吉大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