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星期四) 00:03:18
农历六月初四
太阳黄经105°,斗指辛,小暑节气交节
《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是炎热之意,小暑就是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小暑是降水量很多的一个节气,往往会出现大暴雨、雷电,沿海的一些地区还会多发台风。
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小暑节气天气热,出汗多,易中暑,泡点清茶好消磨。
三候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此时荷花盛放,木槿正艳,蝉鸣嘶嘶,赤日炎炎。午后日烈时,浓荫或北窗下小睡片刻,暑日生活亦怡人。
一候 温风至
(7月7~11日)
温热的风吹来了。
二候 蟋蟀居壁
(7月12~16日)
蟋蟀羽翼未足,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
三候 鹰始击
(7月17~21日)
地面气温高,老鹰飞至高空,开始追击猎物。
热在三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它的意思是隐伏以避盛暑。
《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引《阴阳书》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
「庚」是指庚日。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超过4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16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10天)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降雨增多,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养生应疏通经络,温中去寒,健脾化湿,舒经散热。
寒性体质,做艾暖身
小暑节气就进入三伏天了,天地间阳气旺盛,寒性体质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按摩头部,清火醒神
天气热,难免头昏,按摩头部可以清虚火,醒神,让自己精神一点。还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皮代谢垃圾,养出一头秀发。
头为诸阳之会,按摩头部能升举清阳,使百脉调和。头部的经络有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每天坚持,抽出十分钟来按摩,可振奋督脉的阳气,帮助膀胱经排除体内的垃圾,疏通胆气,使人心情舒畅,消化好。
用梳子或手指从前往后梳头300下,左中右都要覆盖到。亦可使用有凸点的头部刮痧板,用凸出的按摩点,和弧形边齿,紧贴头颅弯位,轻松有效地按摩并刺激头皮与穴位。
推刮腿部,健脾化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身体内部的湿气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脾虚。脾虚不能主导运化功能就会出现腹部胀满,水湿停留而出现四肢及面部浮肿的状况。
在腿上涂点润滑的油,不要太多,太多不容易着力。顺着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推揉。可以侧着手掌推,也可以手指按着一点一点用力,顺着按下去。或者借助刮痧板来按摩。
如果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就顺着胫骨内侧边缘往下推,现在很多人脾经不通,刚开始推可能痛点比较多,慢慢多推推,就没那么痛了。敲打也是一样的,但可能感觉就比较粗糙,痛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在哪里。
消暑靓汤
小暑节气日照时间和紫外线强度都加大了,很容易引发中暑。大量出汗引起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时补充水份非常重要。消暑四豆汤气味香润清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寒不凉,老少咸宜。非常适合暑期饮用。
材料:
红豆、白扁豆、绿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
做法:
1、材料洗净,稍浸泡,一起放入砂锅中,加2500毫升水(约十碗)。
2、武火煲沸腾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
3、可加入红糖调味,亦可淡服。此量可供3~4人食用。
红豆性平味甘,能解毒、清热、利水,白扁豆性平味甘,能和中化湿、补脾止泻,绿豆性寒味甘,能清热、消暑利湿、止渴,自古就是消暑解毒的良药,是此汤的关键。黑豆性温味甘,能利小便、润肌肤、好颜色。在此既助红豆、白扁豆、绿豆消暑利湿,又能减缓其寒凉之性。而甘草在此用其调和百药之功。合而为汤,消暑而不寒凉,利水而不伤肾。
心静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小暑
倏忽熱風滾滾,牆角蟋蟀聲聲,番茄滿架沉沉,芒果清香陣陣。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檸檬白凍涼。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户牖深青霭,階庭長綠苔。朝晚看雲,白日臥席。天熱正好歸山入水,只是歸山心緊,入水心切,無來由,心靜自然涼。
梅雨盡溫風至。尤記葛仙醉潛深水八日、陶潛蓬頭高臥北窗、太白脫巾散髮裸體青林以避暑。此時節,菡萏成蓮木槿始榮,青蟬飲露蟋蟀居宇,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檸檬白凍涼。想起幼時母親領口別枝玉蘭,白日裏煎一大盆仙草凍,舀一小碗點上幾滴薄荷,渾身頓時清涼。歸山入海的炎夏就這樣來了。
小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