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 露凝白,寒蟬鳴。鳴鴈來,玄鳥歸。夜寒日燥,陰氣積重。千里煙波,暮靄沈沈。白棉飽滿,柿子青澀。燈下適飲白露茶,殘荷池品白酒釀,一杯拂燥,兩杯明心,三杯忘歸。無事薰香,晴窗臨帖,揮麈閔吟,溫燈夜讀,清秋梧桐落,一夜秋雨一朝凉,是以秋風白露。
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12:51:02
农历八月初七
太阳黄经165°,斗指癸
白露节气交节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唐代学者孔颖达说:「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早晨起来,草叶上花瓣上都沾满露珠,微尘不染,心情也变得清凉。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而各地气温比立秋会有明显下降,北方昼热夜凉,降雨量有所减少。南方一些地区仍有炎热之感,还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白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
(9月7日~9月11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气温下降,鸿雁从北方飞往南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气温明显下降,禽鸟最能感到秋季真正的凉意。
二候 元鸟归
(9月12日~9月16日)
燕子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
三候 羣鸟养羞
(9月17日~9月21日)
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羣(qún,同「群」)。「羞」是通假字,即「馐」,指美食。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馐。
白露养生
《黄帝内经》上说「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
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大,早晚凉风习习,清晨的草叶上能看到露珠了。顺天应时乃养生之本,养生需要驱寒暖身。
减苦增辛,行气驱寒
孙真人《摄养论》曰:「是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饮食中适当增加些辛味食品,行气祛寒。做饭的时候可以留意多放一点洋葱、生姜。平时也可以饮用姜茶,暖胃驱寒。
热水泡脚,暖身驱寒
谚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无论大江南北,都须注意不要受寒。要把长袖长裤穿起来,夜里要认真的盖被子,脾肾阳虚之人尤其要注意。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从白露开始,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能暖身驱寒,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也有助于睡眠。
用热水泡脚,温度以热而不烫为好,泡15~30分钟;泡脚的同时搓后腰,搓热手掌,在后腰上下搓摩3~5分钟。这样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能改善怕冷、虚火上浮等症。泡完后喝点温水,补充水分。
泡脚时可加入活血祛瘀的足浴粉,更能行气活血,告别手脚冰凉,迎接天凉的秋。
时常搓手,预防感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搓手不但可以缓解寒凉,还可以预防感冒。搓手的同时,也刺激了手掌大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起处的鱼际穴,它是肺经的一个穴位。双手对搓可以防治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等,同时还有清肺、利咽的功效。本来就容易感冒的气虚质更应该经常搓手,长期坚持受益终身。
白露靓汤
燥秋宜润,无花果雪梨汤正是时候。雪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无花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南杏仁润燥补肺,止咳平喘;陈皮理气化痰;蜜枣健脾;桂圆安神养血,合而为汤可化痰润肺,润肤润燥。
材料:
无花果40g,南杏5g,蜜枣30g,陈皮1g,桂圆8g,雪梨干15g
做法:
1、所有食材清水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2升。
2、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炖1小时。
贴士:
以上是甜汤做法,有蜜枣,汤微甜,不够可加冰糖或做好后放温加蜂蜜。也可搭配300g瘦肉做成咸汤,将瘦肉冷水入锅去血水浮沫,洗净放入砂锅,加三片生姜,其他做法相同。吃的时候在碗里加入食盐,瘦肉可蘸酱油佐餐。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宿烟含白露》(唐 :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白露》(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南湖晚秋》(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白露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