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之二
曾经有人问:“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越来越没话说?”
最高赞的回答说: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人,谁会有意愿和他沟通?妈妈带女儿逛街买衣服,但却从来不帮她买她觉得好看的衣服。
“粉色不好看,你穿了显胖。”
“这个颜色容易脏。”
“小孩子懂什么审美!”
妈妈的话,让女孩开始沉默了。
经历过几次之后,女孩再也不愿意和妈妈逛街了。一年级的儿子交了新朋友。爸爸大声呵斥:
“不许和XX玩,他成绩那么差,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多和班长一起玩。”
孩子失落地低下了头。
多几次这样的情景,儿子就不再跟爸爸分享任何这方面的喜悦了。做孩子的你一定听过这些话,当父母的你可能也说过这些话。这些话对么?对!这些话是为孩子好么?是!可是,孩子听进去了么?没有!当父母的“正确”,是建立在贬低孩子的审美、择友观的基础上,这样的“对”,错得悄无声息。它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只剩下“嗯,哦,知道了”。父母总以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我怎么可能错?”但父母喂的“盐”,孩子吃太多也会觉得苦,觉得难受,因为孩子想吃的是糖啊。
曾看过一期《超级育儿师》,有个孩子叫钰宸,他也总是对父母爱答不理。妈妈看似对他十分关心,也总是主动和孩子说话,但妈妈说的,除了成绩,还是成绩。
即使是在餐桌上,妈妈也不会聊聊饭菜和家常,而是直接拿出一张卷子让钰宸来做。
钰宸越听越不耐烦,只是应付地说“好好好”。过了一会,妈妈又开始说起学习的事情,钰宸这次彻底拒绝沟通了,直接回了自己房间。
表面看是孩子不懂事,实际上,是妈妈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到“窒息”父母想说的,只是父母在意的,是父母认为正确的,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一句“我是你妈,我都是为你好”,把孩子想说的心里话,统统压在了“五指山下”。父母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本身就是个错误。教育家尹建莉曾说:
“成人在育儿时,之所以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而是太相信自己。”
亲子沟通,你有多对,就有多错,因为赢得孩子远比赢了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