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天书》1-4洗脑的颠倒(2)

《太傻天书》1-4洗脑的颠倒(2)

2019-07-16    15'41''

主播: 太傻接引官

110 1

介绍:
Jim: 你说的我明白了,就是说,任何的恐惧都是洗脑,任何的安宁都是反洗脑,所以只要是发展内在的安宁的,都是反洗脑,那些去追逐、去恐惧的,都是洗脑,对吗?那是不是,我们应该去到某种纯净的修行的环境里面,例如走入大自然,不再接受那种媒体的轰炸和洗脑,然后我们就可以更轻松地找到内在的安宁,然后就会像你说的,会拥有奇迹的能力了呢? Taisha: 你总结的基本意思没错,但是,其实你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创造者的含义。如果思想是唯一的创造者,那么外在的环境同样是可以被思想创造的,即使在最强烈的洗脑的环境,你也不必成为一个受害者。如果你因为恐惧被洗脑,而却追逐一些清净的环境,比如你去避世隐修,那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你还是在恐惧,还是在追逐。你不管怎么躲避,也不可能逃得出你大脑的无穷无尽的洗脑的方式的。 所以,你要特别注意,即使行为相同,在内在的思维模式上的细微的差别,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如果有什么书籍或者教导告诉你,你要尽快地去某个地方生活,只有某种宗教信仰才能让你解放,素食有利于健康,城市生活会导致哪些疾病等等,或者任何形式的“做这个更好,做那个不好”,这样的教导的思维的本质始终还是追逐的思维、恐惧的思维和分离的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是你原本要去清理的那些病毒,又换一个面貌来困扰你而已。记住,没有区别,没有不同,没有好坏,也无需选择,你仅仅是做你自己,而不是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做好你自己,你自然会知道要做什么,而不是去经过大脑的判断,决定做什么。 关于如何反洗脑,你可以首先认识到,本质上,我是可以创造一切的,在哪里,我都有绝对的创造力,我自己决定我所有的经历。我希望恢复一个纯净的大脑,我本来的样子。然后你去主动地运行一些反洗脑的模式,不是为了战斗,也不是因为恐惧,你仅仅是不再相信那些洗脑的追逐,而做一些你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在这种本来的安宁中,而不是在对洗脑的逃避和恐惧中,你就可以走入大自然,到一个新的环境旅行,聆听音乐,日常锻炼或者任何让你平静的事物,专注地工作和学习本身,都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反洗脑的方式。 记住,你的大脑是顽固不化的,即使最细微的思维模式的残余,也会在不经意之间让你大脑遍布病毒。这也是你与你大脑之间的交锋最前沿的地方。 Jim: 我突然想起老子说的“无为”,这和《太傻天书》中说的“我不知道”、“无需选择”、“放下追逐”是一个意思吗? Taisha: 他们表达的核心是一致的,只是用不同的途径表达而已。但是,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这些文字。如果读者不善于自我察觉和思维锻炼,他们只会读到自己想读的——就好像对老子的“无为”的解释,千百年有千百种了吧。不管人们怎么解释,你却还是看到,几乎所有人都还是在“做这个或者做那个”罢了。 如何走出选择,如何放下选择的欲望,如何成为自己,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无为”能讲清楚的。人类已经在行动主义——要勤奋、要努力和要去为一切抗争才能获得的思维模式下相互投射洗脑了几千年了。要是我现在和你说“No Pain,No Gain”这也是大脑病毒,你肯定会特别不舒服地站起来反击。说这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那到底是无为对,还是行动主义对呢?这明明是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呀,也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呀,这不是一两段能讲透彻让你信服的事情。这些问题我们会在第三次谈话“太傻的生活原则”再给你彻底地讲清楚。 类似“无为”的教导,你回忆一下,你过去曾经看过多少的书、寓言、典籍、故事,都在教导一样的道理,哪一个让你真正信服了,并去实践那些事情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已经说了上千年了,人们还是在恐惧失去,渴望获得。罗斯福七十年前就说:“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现在所有人不还是在一样地相信:“恐惧都是外来的,是未知的世界给我制造的,我只是一个受害者。”尽管所有的智慧都是浅显的,你不明白,也不愿意去实践的唯一原因,其实只是因为你自己大脑病毒的顽固不化。 记住,不管是无为,还是太傻的生活原则,你都不可能仅仅抱着一两句真理,就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一切了,你必须彻底地理解他们,并在每一刻实践他们,大脑的病毒肯定是你所见过的最顽固的对手,如果你不像这次谈话和未来进行的谈话那样,一点点地去清除,从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层次去挖出来分析透彻,你是绝不可能打赢任何一场对大脑病毒的战斗的。 Jim: 好吧,我承认,《太傻天书》还有类似的书籍的很多道理很深刻,只是人们没有理解,或者根本没有做好理解的准备。但是,我在阅读这样的书籍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究竟只是一种心理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还是真的像你说的,学会了,能发生什么奇迹,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可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梁启超就说:“佛教的本质只是一种心理学罢了。”作为心理学,很多励志类的书籍都讲积极思维、正面思考,防止负面的情绪,这确实有一些作用,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些东西只是换一种方式看世界,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罢了,并不能真的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呢?你可不要和我说什么“信则灵”那一套,我可不会像“功夫熊猫”,真自我催眠,看了一眼镜子,就当自己是绝世大侠了。 Taisha:首先,梁启超应该没有说过“佛教只是心理学”,“只是”,这个词语就是一种否定和贬低。你在贬低或者否定任何事物,其实都是在贬低或否定你自己。如果梁启超真的这么说了,那是他仅仅进入了大脑的幻觉,他既不了解佛教,也不了解心理学。就好像你,其实也既不了解佛教,也不了解心理学,注意,在心里和我一起说:“我不知道。”当然,既然“思维是唯一真实的”,那么,一切的科学、宗教、文化和创造,本质都是心理学,没有区别。 但是,规律就是规律,真实的力量和真实的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你知不知道,理解不理解,他们都会来运作。就好像难道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之前,相对论就不存在吗?要是相对论不能产生任何的实际的作用,那理解相对论也是没有意义的。 哲学也好,宗教也罢,心理学或者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样,他们存在必然是有某种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却往往被使用者局限了。你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理论造原子弹,也可以用来造核电站,怎么使用,是使用者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相对论是没有意义的,对他们来说也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诸如买房买车的问题。也许相对论其实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一个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来用罢了。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这并不是相对论的问题,对吗? 《太傻天书》的教导,首先改变你看自己和看世界的方式,你内在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你不再依赖那些大脑病毒了,你的外在自然会发生改变,而且是那种你不可否认的改变。矛盾和分离的思想只会制造矛盾和分离的生活,和谐和奇迹的思想只会创造和谐和奇迹的生活,如果你的思想真的转变了,你却没有看到你的生活所发生的本质的变化,那你肯定是还没有学会这本书,你思想也还没真的转变。 请记住,这种变化是真实地在每一刻发生的,其实你生活经历的每一刻都是在你自己的思维中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只是因为你从来没察觉自己思想是多么的嘈杂、多么的混乱,所以你只能制造某种混乱的、无法控制的外在经历。《太傻天书》所描述的创造的规律和相对论一样,是实实在在的规律与真相,它不依赖于你是否理解、是否信仰或者是否知道而发生。只是,如果你理解它,你能真正地利用它,而不是被这些规律的混杂影响而束缚。就好像人类害怕火山但是却可以利用火炉一样,一个是没有被掌握的规律和力量,一种是被掌握了的规律和力量。 《太傻天书》是通过思维的锻炼,而让你掌握奇迹的创造的能力,这是一个和掌握任何一门科学和技巧一样,需要学习,需要锻炼,需要复习,需要掌握,然后才能利用的东西。《太傻天书》也会一点一点地教导你如何通过锻炼思维,消除分离,用真实的创造的力量展现奇迹,这种奇迹肯定不是某种观念的奇迹,而是实实在在的和金字塔一样的现实存在。你觉得任何伟大的创造、成功和事业是虚幻的吗?它们都是在一样的创造规律下被创造的,而且必然是有意识地创造,《太傻天书》只是有意识地描述这种创造规律而已。 在《太傻天书》中之后的章节,我们会从各个角度给你看,这种创造为何肯定不是你现在想的那种自我催眠一般的“心理学”的过程,而恰好相反,是一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过程,无论是你想更美丽、更苗条、更富有、更快乐、家庭更和谐,还是任何的过程,都可以实现。当你在太傻第二步,打开你真实的眼睛,你可以看到你的每一个创造实现的过程,无论是治愈疾病,还是创造成功,这个过程都会和你观察一颗种子如何慢慢发芽、开花、结果一样,是不可否认的真实,那个时候,你就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受害者”的思维模式了,你更不会相信,你以前觉得无关紧要的那些混乱思想,只是想想而已。因为你是如此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思维是如何真实地阻碍一切和创造一切的——你所有想过的,都变成真实的了——也就是这个原因,《太傻天书》才会如此地强调对细微思维的察觉与锻炼。 但是,这种创造不是很多人想的那种变魔术一样的,念一个咒语就实现的事情。当然,也不是你必须成为某种大师,通过考试才能做到的功能。就好像《太傻天书》说的,奇迹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你看你的呼吸,你并没有意识到它,但是它却发生着。创造与奇迹也是一样。你察觉你自己,锻炼你自己的思想,会更清晰地观察到这个过程发生和变化的进展,你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信心,最终你必然达到完全的创造的阶段。 当然,以后的章节会逐步教导你们很多创造和思维锻炼小技巧,也会指出很多的误区和陷阱。但是,这肯定是一件可以完成的工作,你就把他当成锻炼打网球或者高尔夫,知道自己肯定能学会,但是还是要一步步地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