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渺小的心智后面,矗立着心灵的巨人

固执渺小的心智后面,矗立着心灵的巨人

2020-05-31    06'04''

主播: 太傻接引官

85 1

介绍:
固执渺小的心智后面,矗立着心灵的巨人 心智认同创造了一个由概念、标签、形象、文字、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不透光屏幕。它阻绝了所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埃克哈特·托利 屠格涅夫曾说:“一个人的个性需要像岩石一样坚固,这样才能在它上面建造东西。”事实上,几乎每个人的心智都像岩石一样坚硬,坚硬到伤害了自己,弄得自己伤痕累累的程度。我们所执迷的心智固执而渺小,心灵才是真正的巨人。 我们需要摆脱心智的困扰,学习不认同自己的心智,不再把心智的内容看得那么认真,一直到我们的自我感不依附心智而存在。 心智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它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执行一些任务。一旦任务完成,就要把它放下。可是很多人都无法放下心智,甚至以为心智就是我们本身,结果在清醒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翻来覆去而毫无用处的思考中。 这种强迫性的思考是一种病态的依赖,我们无法停止它。它就像吸毒一样,给我们虚假的享乐和痛苦的收场。为什么我们会依赖思考呢?因为我们认同了思考,从思考的内容和产物中获得了一种虚假的自我感;我们害怕停止思考,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一停止思考,我们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笛卡尔说过的“我思故我在”。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根据个人和文化的制约,逐渐地形成了“我是谁”的概念。这个概念由很多标签组成,这个虚幻的自我,在佛教里被称为我执。我执由心智活动所组成,它只能透过不断的思考而苟存。对我执而言,当下这一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被认为是重要的。这是对整个宇宙真理的完全错误的解读。这也说明了这么一个事实:心智在我执的模式里不能正常工作,产生了严重错误。它自始至终只关心回到过去而忽略当下,因为对于它来说,没有过去的标签,就没有办法确定它是谁;同时为了确保它将持续存在,它又根据过去的经验创造了未来这么一个概念。即使我执有时好像在关切当下,那也不是它所看到的当下:由于透过过去的眼睛在看当下,它把当下完全曲解了;再不然就是把当下贬至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这个目的存在于心智所投射出的未来当中。 对于我们的身体与意识,现有的科学研究揭开的甚至连冰山一角都不到。我们身体里蕴涵的奇迹,显然不是完全通过心智与思考创造出来并维持的。有一个远超过心智,比心智更伟大的心灵的智慧在后面运作着。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自身的伟大,越能感受到我们与宇宙是一体的。当心智再度为我们所掌握,并与心灵重新建立联系,就会变成一个神奇无比的工具。到那时我们的心灵便能以巨人的姿态呈现,而心智不过是效劳于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