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是经历过程,而不是寻求结果
生命是无常的、恒变的,它是那么迅速、深奥,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活力和美丽。
——克里希那穆提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和感悟的过程,而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和意义去创造一些什么。换言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为寻求一个结果。心怀目的地度过生命的人,很难看清真实的世界,他们野心勃勃地寻找着,就像一个旅行的人坐在火车上却只看窗外的美景里有没有金矿一样,最终金矿依然不属于他,而他直到终点站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生命路途中的美景。
作为哲学家的尼采对人生、对生活都具有比别人更为理智的见解。那么,尼采对生活的看法又是什么呢?他说道:“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在我们潜意识的深处是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我们看到自己坐着火车,行进在一条横跨大陆的漫长旅程中,吸吮着饮料,透过车窗,能看到近处高速公路上流动着的车辆;十字路口上向我们挥手致意的孩子;小山旁吃草的牛群;从发电站喷吐而出的烟雾;一排排连绵不断的玉米、麦子;山川和溪谷;城市建筑的空中轮廓和乡村的小山坡。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烦躁不安,对车窗外的美景视而不见——在我们心目中,目的地才是最最重要的,在特定的一天,特定的时辰,我们的火车将要进站……
“如果到了车站,事情就妥了。”我们这样安慰自己,但或迟或早,我们全明白,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车站,也没有什么可以到达的地方。生活的真正乐趣就是旅行。活着,就尽情地享受人生!有人说:“幸福与否不在于目的是否达到,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及其过程。”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情景就是这样的。珍惜现在,尽可能地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吧!
明末崇祯年间,有人画了一幅画,巍然耸立的一棵松树,树下有一方大石,大石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意境深远,若有所指。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在画上写了一首诗,将画中之意描述得淋漓尽致:“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此诗以一个世外之人的超然心境,将所有人生哲学、历史哲学尽包含其中。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一切事情刹那之间都会有所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生命如莲,次第开放,人生不过一次旅行,漫步在时空的长廊,富贵名利,不过过眼云烟。
20世纪,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经师赫菲茨。他惊讶地发现,经师住的只是一个放满了书的简单房间,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大师,你的家具在哪里?”旅行者问。“你的呢?”赫菲茨回问。“我的?我只是在这里做客,我只是路过呀!”这个美国旅行者说。“我也一样!”经师轻轻地说。
天地万物,都在永不止息的动态中循环旋转,在动态中生生不息,并无真正的静止。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没有了结之时的。既然人生不过是路过,便用心享受旅途中的风景吧!
如果生命是一段旅程,那么旅程的起点是诞生,终点就是死亡。在这段旅程中,每个人都会欣赏到沿途的无限风光,但景色再美,我们都要到达生命的终点站。生命的历程有长有短,因此路途中总会有人不断到站。当亲人离去时,我们要学会淡忘忧伤,当我们到站时,我们更要学会豁达面对。只要我们好好地生活,珍惜生命旅途,在临近终点时我们便能坦然地说:“感谢生命,我已经真正地经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