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就好像《星球大战》中的追求黑暗力量的维达,他因为对妻子死亡的恐惧而选择追逐力量,看起来他的行为是爱,但是那只是对他妻子的爱,他把这种爱凌驾于对其他人的爱之上,并会为了拯救他的妻子而伤害其他人,他就走上了自我服务的道路,是吗?
Taisha: 你说得很对。所以判断一种教导到底是服务别人还是服务自己的模式,最核心是要看它对爱的表述,到底是让别人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爱,还是让某些人比其他人更重要、更特殊、更精英、更值得拥有力量的那种分离的爱。这是这两条道路的本质区别。但是,它们都是爱的道路,没有好坏对错,不要因此陷入恐惧,这样只会让你偏离爱的道路。批判,是爱的道路的岔路。因为批判也是分离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教导服务他人的爱的道路的体系,“真爱”的意义肯定是第一位要谈的事情。不理解爱,什么都没用,而且肯定从头到尾,反复地从各个角度谈爱,所以,服务他人的和服务自我的体系其实很容易区别。
Jim: 那我现在看到的可有不少教导思维意识法则的书,都在教导某种秘密的思维力量模式,类似很流行的《秘密》《意识创造的24堂课》《硅谷密码》之类的书,它们都是在不谈爱的情况下教导意识法则,它们也是服务自我的道路书吗?
Taisha: 这些类别的书籍都称不上灵性的书籍,它们只是作者在无意识地走上爱的道路后,有所感悟后写出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爱究竟在哪条具体的道路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们只是为了教导自己的某种经验。你不能简单的因为他们没有谈到爱,就认为他们是教导自我服务的书籍。
不过,你可以去观察,这些书,是用什么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内容上到底鼓励读者去做什么,而理解它们的思维体系——很多励志类的书都会说:读了这本书,你会成为多么富裕、多么成功、多么战无不胜、多么精英的人物,曾经有多少的精英和成功者都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或者掌握了这种技巧才成功的。这是这类书的典型的宣传手段。
当你看到这种宣传手段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解,这些作者并没有突破“成功、富裕、精英”这类游戏世界谁都追逐的幻觉体系,还在游戏的世界里究竟怎么升级、究竟怎么获得更好的装备的思维模式里面。这些思维的本质还是外在的追求,而不是内在的探索。即使这些书一般都会披上“思维方法”“思想的力量”这样看似内在追求的外衣,但是这些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一本以外在追逐为主要目标的书,即使它教导的是真实的道理,也是对真实道理的误用,里面也许说的是正确的规则,但是,却没有完整而系统的阐述这些规则的体系,只是不断地说:“你看,有人就是这么成功的,你只要这么做,肯定也会成功”,然后找出无数的心理学和哲学体系的依据。但是,本质上,这些都是在忽略反面证据下的体系,这并不是完全的服务自我的道路,只是不完全的规则的误用和误导而已。
所以你可以发现,即使这些书籍很流行,但它们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是,爱的两条道路,却是经过无数人验证,也有无数人走过的道路。这两条路一般因为内在的规则的完整性,所以无需用一些类似“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这样的广告性文字来宣传自我,它们内在的真理就足够说服读者来走上自己的道路。
注意,不要去批判这些书籍的作者或者类似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很多人确实是在真诚帮助世界的渴望下完成这些书籍和信息的,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认知自己传递信息的本质,所以被一些特别的力量所误导。就好像很多做“大师通灵传讯”的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传递哪条爱的道路的讯息,仅仅觉得既然这是某种大家不知道的信息,看起来也是能帮助这个世界的,那就足够了。而实质上,绝大多数这样无系统的讯息来源都是控制体系的信息模式。真正服务他人的信息体系,宁可什么都不说也不会用只言片语误导听众的。
所以,你要注意,爱的道路并不是只靠同情、诚实和帮助的愿望就可以完成一切的,这里面会有很多的岔路和迷宫,你必须非常警惕,尤其是在你尝试用这些信息帮助别人的时候。当你在施行奇迹的服务的时候,你必须非常谨慎,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理解,和将要走的道路都是复杂的,你很难用一个真理要求所有人都去完全接受和实践。有时候你也许觉得你在帮助,其实你却在阻碍,你也许觉得你是在服务他人,而实际的结果却是在服务自己。
至于“到底什么是真正有效的服务”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化的答案的,你必须去从你内在的太傻那里去找到你自己的回答。记住,太傻是你唯一的指南,随时去问太傻,你将得到真正的指引,即使是在奇迹服务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你的大脑病毒会随时随地地尝试将你拉入追逐和期待,这是很多在爱的道路上的人都进入的岔路。
Jim: 我明白了。那所谓的外星人通灵呀,大师教导呀,这类有很神秘色彩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分辨呢,它们似乎非常的内容庞杂,有的甚至比《奇迹课程》《佛经》之类的还要厚。服务他人的信息似乎很好分辨,因为它们都会主要谈爱,主要谈对别人的帮助,谈如何认识自己真实的力量,如何走出幻觉。但是,在很经典的书籍之外,还有很多也宣称自己是描述真理、帮助他人们的书,这些书,我们应该怎么分辨呢?
Taisha: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之前,我应该先向你指出太傻第一步道路上的一个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岔路,这也是爱的道路的潜能者的主要的迷宫——信息缺乏恐惧的岔路。
这个爱的道路的岔路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人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很多东西,而获得太傻内在的指引又特别少,于是他们想从各种各样的宗教、学派、书籍、信息、文字和各类教导中寻求真理。他们会和你原来一样,广泛而开放地阅读,直到自己觉得找到了某种共通的真理。
这是几乎所有寻求真理的道路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他们无一例外地会遇到一个信息的迷宫,里面似乎有无数的信息,但他们并没有找到指引他们走出这个迷宫的指南针,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而不该相信什么。
于是最后很多人的方式是,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于是一些人进入了宗教的小迷宫,而那个迷宫似乎很有说服力,因为时间和其他的信仰者的坚定似乎是很重要的说服力。还有一些人会因为自己过去的一些经验,或者自己的一些兴趣,一些所谓的自觉,而选择各自不同的方向。但是,本质上这些迷宫都是爱的岔路。
我并不是批评那些宗教在误导人,但是,宗教确实是一个混杂的体系,尤其是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大众群体意识对宗教的改造后,宗教确实已经很难用到底是服务自己的道路还是服务别人的道路来定义了。就好像基督教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无数的教派,每个教派都依循着自己认定的某种真理,有的是清晰而明确的服务他人的,有的是明确的服务自己的,而更多是混杂而自相矛盾的。而佛教的典籍更是如山如海一般,就算你去研读什么南传佛教或者禅宗这样的独立的学术体系,你还是会进入一个迷宫。世界各地的主流宗教都有一样的问题。你看中国本土的道教,既有像《道德经》这样教导“无为”的典型的“成为主义”的教导,也有“玉皇大帝及其领导阶层”这样典型的控制模式的信仰体系。在每个宗教的历史上,也都有各种服务自我和服务别人的大师出现,这导致宗教的道路最后成为了一个迷宫。
不过最近一百年,由于科学和信息的开放,人类在宗教迷宫中局限的情况已经比三百年前强很多了,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随便去信仰什么了,这是某种很明显的进步。但是,人类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不是人类到底该信仰什么的问题,而是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爱的道路的指南针,于是很多的人只会从一个迷宫到另一个迷宫,不断地游荡。
对信息缺乏的恐惧和大量获取信息的欲望,是爱的道路一条明显的岔路,很多人本来很坚定地走向一条爱的道路,突然看到了一本似乎很有意思、很有道理的书,似乎在教导某种神秘而快速的技巧,于是他会放弃原来的道路,走上新的锻炼,而这些道路往往是爱的岔路。
对于已经走在爱的道路上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感受爱,并且知道哪些事物是会与自己共鸣的,所以他们会有更好的识别力,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是,在一些无意识地走上爱的道路和大量的爱的潜力者身上,由于信息迷宫而迷失的现象是无所不在的。
信息的追逐,以及对信息缺乏的恐惧,也是追逐和恐惧的表现形式,也是要像平衡对财富、安全、各种外在事物的追逐一样来平衡的事物。真的更多的信息就更好吗?这和“吃得更健康,更营养但不一定是更适合你”是一样的道理。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但由于大脑的顽固,相信真理的过程,显得岔路重重。
我很难在信息迷宫中给出一个指南针,因为对于爱的潜能者,他们绝大部分都还不相信爱是唯一的指南针。他们会找到各种其他的指南针:大众信仰者多少,是否解决财富问题,是否能治愈疾病或者让人们更健康,是不是能解决某种社会问题或者经济问题,这些都会成为指南针。但是,爱是唯一的指南针。
观察爱,理解爱,察觉爱,不用一百本书、一万条教条来教导的。如果你是因为某种教导多相信,你肯定会走上岔路甚至服务自己的道路。因为岔路总是会更吸引人,而服务自己的教导更是为了吸引你,说服你跟随和服从而设置的。
对待信息迷宫的一条核心原则是:多和少是没有区别。一本书和另外一本书也没有区别,一种方法和另外一种方法也没有区别。任何一本书教导的技巧,只要你确定那是在教导爱的道路的,那是服务他人的道路,你跟随任何一本这样的书,都会走上爱的道路。
就好像《太傻天书》的四十九条练习,无论哪一条练习都是一样的结果,你就算只练第一条,也可以完全走太傻的道路。不一定是要四十九条都练习,也不用在练完四十九条之后,又去寻找别的四百九十条教导。那样只会让你迷失和分心。《太傻天书》练习之所以有四十九条,唯一的原因是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练习,你只要练你最喜欢的几条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最喜欢哪几条,那就练前七条,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