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正确的
《室利·阿南达玛依·玛语录》
语录(24-1)
贝拿勒斯,1949年3月20日
问:如果上帝与世界没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对世界的维系呢?
室利·玛:完全没有对于这方面的强调;无论世界存在与否,这个问题其实都不会出现。
问:有些人坚持这样的观点——那些圣人,即了悟梵之人的视野是不完整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世界。他们进一步争辩说,世界将保留其名称和形式不变。这就像把石杯描述成金杯一样不可能。
室利·玛:那些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还没有了悟一体性。他们让自己远离世界,却还说着拯救世界的话。虽然他们不知道所存在的世界实际是什么样的,但却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王国。通过了悟到整个宇宙都是“那”,除了“那”以外什么都没有,如此世界就被转化了;也许是可以这么说的。
宣称世界永远保持其现状,意味着世界本身仍然被感知到。此外,通过谈论世界,我得到或失去了什么吗?通过宣称世界不同于上帝而否认它的存在,不是问题;无论世界是否存在,也不是问题。
有人说,祂既具有多样性也具有一体性——就像水和冰。水被称为冰时,也就是说,出现了空间和形式时,形式也是祂。为什么你不把握住这一点呢?
烟雾,作为烟雾,永远不会变成水本身。
提问者:到目前为止,进化论是有效的,既存在多样性,也存在同一性。
另一个人:世俗的知识具有多样性,而关于实相的真知具有一体性;二者如何能够同时存在于同一处?
提问者:实相的一体性与多样性并不矛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区分出四个层面:
(1)只有世界的显现,换句话说,只有多样性;这是无知的层面。
(2)有时,世界或“多”显现,其他时候则是一体性,即实相;这个层面是瑜伽中的无余三摩地(nirvikalpa samadhi,无分别三摩地)。
(3)世界显现,但安息于梵之中。
(4)没有世界存在!只有梵。当光明去除了黑暗,黑暗如何还能够被感知到?梵是每个人的圆满,不是任何人的障碍。“那”,纯粹意识,是祂本身,也是目标。
但根据上面所提到的,有二者:形式以及纯粹的意识。不过,我要说,作为形式出现的,只是纯粹意识而已。
室利·玛:即便如此,你必须谈论形式吗?
提问者:是的,我谈论形式,因为看到它的本质。我的儿子正在扮演罗摩的角色,不过,我知道他是我的儿子。如果,当梵被了悟时,关于世界的知识不存留,那么在世解脱(这个事实)将不可能成立,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一个人是不可能与世界接触的。
对他来说,火和水是同一个梵的表达;因此,他可能会吞下火,而不是饮下水。
根据某些教义,只要求道者尚且能感知到“此岸”(世界),那么他就尚未实现完美。有一个阶段,超越了它,那里不再有更多的二元性;人安住于一体性的层面。这应该被理解为前面提到的四个层面中的第四个。(这四个层面不同于瑜伽中说的七个层面。)
我认为第三个层面是最高的,即二元性植根于一体性。换句话说,在这个层面上,二元性包含于一体性之中,一体性也包含在二元性之中。
解脱了的人,尽管可能要来到外面的世界,看似像普通人一样行动,但同时,他的了悟仍然圆满无缺。
“一切都是梵”和“不是这,不是这”,至少是不矛盾的。
在这个层面上,整体和局部存在于同一处;虽然两者之间有区别,即整体与局部的区别:花和叶是不同的,但它们都属于同一棵树。所以,我不承认局部之间的差异,也不认为局部和整体之间有差别。我这样理解有错吗?
室利·玛:无论说的是什么,从说话者的立场来说都是正确的。在禅定或三摩地中,有一个阶段,除了一体性之外,连感知其他事物的可能性都没有。
在那里,出于二元性的行为不可能发生。这里所指的是,一种如如不动的状态,尽管看似有活动。在此,运动如何可能存在呢?当这样的一个人行动时,有人也许会这样评论:“他为了做某些特别的工作而(从他的层面)下降。”当一个文学硕士念出字母“a b c”的时候,他因此而失去他作为文学硕士的水平了吗?有一种状态,在那里,不可能有什么“其他事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