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九  上帝(part3)

连载九 上帝(part3)

2023-05-14    34'25''

主播: 太傻接引官

107 1

介绍:
上帝(part3)——《拉马纳的亲口教导》(连载九) 原创 阿瑟·奥斯本 一就是一切 2016-09-17 18:10  翻译:纯然的空  校对:静静 上帝(part3) 博伽梵的一些言论经常被肤浅的批评家当作不可知论或无神论,就像批评佛陀的肤浅评论家所做的那样。比如他会说:为什么要担心上帝?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但我们知道我们存在,所以,首先专注于你自己。找出你是谁。 没有不可知论,因为博伽梵像佛陀一样,讲述的是完美的知识。他只是把自己放在提问者的立场,建议他专注于他所知道的,而非仅仅专注于他所相信的。有时,他会告诉人们:不要烦恼于上帝是否存在,或了悟是否意味着与上帝合一;只要努力认识大我,当实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自会知道(一切答案)。理论不会帮到他们。 为了来访者的益处,一位奉献者宣读了马拉雅拉姆语版本的《优拉都·纳拉帕都》(四十节诗)。听完之后,来访者问道:为什么提到一个人从努力到最终合一期间的二元性? 博伽梵:它指的是这样的人,他们认为:一个人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灵性的开端,即“与二元性的观念作斗争”。他们说上帝是存在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崇拜和冥想祂,直到个人最终融入上帝。其他人说,个人和至上存在始终是相互独立的,绝对不会融合。但是,我们不要现在就担心最后会发生什么。所有人都一致认同“个人”现在是存在的。所以,让人去发现它——亦即发现他的大我。之后将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找出:个人是否会融入至上存在,或者它的一部分是否会保持独立。让我们不要预计结论。保持开放的心态,潜入内在,找到大我。你会顿悟真理的,没事的,所以,为什么要事先决定那是不是绝对或合格的合一或二元性?这样做毫无意义。你的决定可能是出自逻辑和智力,但智力之光来自大我(最高力量),所以,反光和部分光如何能想象整体和原初之光呢?智力无法触及大我,所以,它怎么可能弄清大我的本质呢?   博伽梵向一位美国女士解释说:唯有大我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虚假的。头脑和智力离开你就没有存在性。圣经说:“保持安静,要知道我是上帝。”要意识到“我是”即上帝,唯须安静。 后来他补充道:整个吠檀多都包含在这两句圣经的陈述之中:“我即我所是”,“保持安静,要知道我是上帝。”   (对于感到自我质询太难的人,博伽梵建议崇拜和臣服。)   弟子:冥想时应该思考什么?   博伽梵:什么是冥想?念头的暂停。由于一个接一个飞逝的念头,你焦躁不安。紧紧抓住一个念头,这样其他的念头就被驱散了。持续的练习给予头脑必要的力量进行冥想。根据求道者的进步程度,冥想也各不相同。如果一个人适合冥想,那么他就可以直接抓住思考者;思考者就会自动下沉至其源头,那就是纯粹意识。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抓住思考者,那么他就必须冥想上帝;在适当的时候,同一个人会变得足够纯净,能够抓住思考者并沉入绝对存在之中。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崇拜的途径,那么他就被要求绝对臣服。)   弟子:上帝被描述为显现和非显现。作为前者,据说世界作为祂的一部分而被祂包含着。若是如此,作为世界一部分的我们,应该很容易以其表现形式而知晓祂。   博伽梵:寻求了解上帝和世界的本质之前,首先了解你自己。   弟子:了解自己意味着了解上帝吗?   博伽梵:是的,上帝在你心中。   弟子:那么,阻碍我了解自己或上帝的是什么?   博伽梵:你飘移不定的思绪和歪曲的道路。   弟子:我是一个无力的受造物。但是,为什么内在上主的超级力量不移除那些障碍?   博伽梵:是的,祂会这么做的,如果你拥有渴望。   弟子:为什么祂没有在我心中创造渴望呢?   博伽梵:那么你自己臣服吧。   弟子:如果我自己臣服了,是不是没有必要向上帝祈祷了?   博伽梵:臣服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祈祷。   弟子:但是,在一个人臣服之前,难道没有必要先了解祂的本质吗?   博伽梵:如果你相信上帝会做所有你想要祂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向祂臣服。否则,别管上帝,了解你自己。如果有了真正的臣服,就不可能有抱怨或沮丧。   弟子:我们都是世俗的人,会被我们无法克服的悲伤所折磨。我们向上帝祈祷,但仍不满意。我们该怎么办?   博伽梵:信任上帝。   弟子:我们臣服了,但仍然没有什么帮助。   博伽梵:但如果你臣服了,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上帝的旨意,不因为没有发生让你满意的事情而抱怨。事情到头来可能不是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痛苦往往导致人们去信仰上帝。   弟子:但我们都是世俗的人。我们有妻子、孩子、朋友和人际关系。我们无法忽视他们,而放弃自己归于神性将不保留一丝个人性的痕迹。   博伽梵: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如你所说的那样,真正地臣服。你需要做的全部就是相信上帝。一旦遵循了奉献的道路,那么一个人就应该把一切都交给上帝。上主肩负着世界的重担。   (要知道,假我想象自己承受着这个负担,就像一座寺塔脚下的雕塑看似维持着塔的重量。如果旅行者不把他的行李放在车上,让车子承受行李的重量,而是为了方便放在自己头上,那么究竟是谁的错?甚至不能急于早日实现了悟。)   对于因此烦恼的人,博伽梵回答说:臣服于祂,接受祂的旨意,无论祂将出现还是消失。等待祂的喜乐。如果你想让祂做你想要的事情,那不是臣服,而是命令。你无法要求祂服从你,同时又认为你臣服了。祂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也知道何时去做,以及如何做。把一切完全交给祂。负担是祂的,你不用忧虑。你的全部担忧都是祂的。这就是臣服的意思。 (甚至祈祷都可以被认为是缺乏信任,因此博伽梵通常不鼓励带有请愿意义的祷告。 人们这样向上帝祈祷:“您会做到的”。如果祂会做到,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祈祷呢?的确,神性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取胜。个人无法自己采取行动(个人不是做者)。认出(并承认)神圣意志的力量,然后保持安静。上帝照顾着每一个人。祂创造了一切。你只是万千造物中的一员。祂既然照顾着这么多的众生,还会忽略你吗?甚至连常识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祂的旨意。不需要告诉祂你的要求。祂知道这些,也会照顾到它们。 然而,在其他场合,博伽梵会认可祷告的功效。如其他问题一样,他会提出最有益于特定提问者灵性发展的观点。)   弟子:我们的祷告是被准许的吗?   博伽梵:是的,它们是被准许的。没有念头会徒劳无功。每一个念头迟早会产生影响。念头的力量永远不会白费。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教条的暗示比由拟人化的上帝引起的个人反应影响更广泛。这表明了善念或恶念的一般力量及其对思考者的影响。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对念头的巨大责任应不少于对行为的责任,正如**基督所指出的,用好色的眼光看一个女人即是罪恶,和与之通奸一样是犯下了淫罪。   (接下来的篇幅表明,这个教导与上帝的人源化概念之间相距有多远。) 不是因为升起的太阳之愿望、决心或努力,而是仅仅由于其光线的存在,凸透镜就会释放热量,莲花就会开放,水分就会蒸发,而人们则在生活中行使各种各样的职责。在磁铁附近,针会移动。同样,灵魂或吉瓦受制于这三种活动——创造、维系和毁灭,一切的发生仅仅是由于至尊主的独一存在,行为依照其业力执行,在这种活动完成之后就消退平息。但上主自身并不做出决定;甚至没有行动或事件可以触及祂的存在之边缘。这个完美的超然状态可以比作太阳,它不被生命活动触及;也可以比作无所不在的以太,它不受其他四种元素的复杂品质交互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