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巷——北京有一条786米长南北走向的街巷,它曾经叫罗锅巷、蜈蚣巷,如今叫锣鼓巷。
任学路 文
魏瑶英(自由飞翔)诵读
罗锅巷、蜈蚣巷、锣鼓巷,
如果不是标准普通话发音,
听起来好像,
没什么两样。
名字的变化,
虽然是依据谐音而来,
却是蕴涵着,
七百多年的历史沧桑。
罗锅巷是说,
南头低,
北头也低,
中间是高的地方。
蜈蚣巷表示,
左边多,
右边也多,
对称的胡同很长。
锣鼓巷证明,
市民平和,
温馨安康,
生活的乐曲铿锵。
这里有正规的四合院,
宽大敞亮,
院子里青瓦的大北屋,
画栋雕梁。
石榴树、葡萄架、大鱼缸,
老北京民居的式样。
枣树壮、柳丝长、槐花香,
老街坊倾心地来往。
这里有达官贵人留下的脚印,
这里有平民孩子笑声在荡漾,
友好相处的街坊,
融洽和谐的气场。
这里有齐白石的画室,
这里有沈雁冰的书房。
冬季不显得寂寞,
夏天有几分清凉。
中央戏剧学院,
把演艺人才培养。
特色风味餐馆,
将北京烤鸭品尝。
在以前能听到,
钟鼓楼的暮鼓晨钟敲响;
往西没有多远,
就是什刹海的粼粼波光。
今天的锣鼓巷敞开胸膛,
观光客来自四面八方。
今天的锣鼓巷名声远扬,
已然是新时代的形象。
锣鼓巷啊锣鼓巷,
生活的画面五彩斑斓;
锣鼓巷啊锣鼓巷,
生活的锣鼓高亢响亮。
(2018年8月3日中午完稿)
记得这里有柳树,为了确认,3号上午到锣鼓巷核实,在南口的确有四棵大柳树。